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区域经济
 
沈阳统筹城乡 以城带乡——“县域经济”挑大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5日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些工作互为依托,我们要通过实践探索完善、总结经验。”谈到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沈阳市法库县委书记王凤波思路清晰。

改造后的沈阳沈北新区蒲河水系一景。王雁 摄

    沈阳市注重县、乡经济布局,依托各地资源禀赋,近年来扶持、建设了大批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一条以县域经济为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扶持龙头企业,产业链延伸环环扣住农民利益

    在沈北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路边的玉米秸秆绵延起伏,衬着天空格外净朗。“以前农民把秸秆就地烧掉,现在卖给我们牧场做饲料,一亩地多挣300块,都快赶上打粮食的钱了。”辉山乳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海山介绍说。

    辉山乳业是开发区的“明星”,成立5年便跻身国内液态奶行业四强。公司1.2亿元的奶源订单,分散在2万户农家;下属15个牧场,吸纳3000多农民就业,平均月工资1200元以上。

    类似的“惠农企业”在沈北新区有400多家,涵盖粮油、果蔬、乳品等五大产业,产品远销欧美,年产值达百亿元,对周边乃至全省农业的辐射作用日益显现。

    “我们将在财政税收、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等10个方面出台更有力的扶持措施,重点打造一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激活产业链,培育名品牌,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沈阳市农委副主任史仕成说。

    依托工业园区,小城镇建设处处改善农家生活

    法库有个“陶瓷城”,2万多农民每天“进城上班”。

    法库盛产陶土,几年前,县里设立经济开发区,如今已有125家企业落户,2006年陶瓷业实现产值57亿元,占全县GDP的60%,拉动全县农民人均收入4年增长117%,达到6010元。

    陶土烧成铮亮的砖,农家的日子一天天变。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丁斌说,邻近的许多村民早已成了存款上百万的富裕户。村里路宽了、电足了,学校也更漂亮了。

    陶瓷产品升级换代,开发区管委会面向农民开展技能培训。有手艺工资就涨,不少小青年又捡起书本,还买了电脑。

    厂区连着农田,环保是个大问题。县里请同济大学作规划——“陶瓷城”用地集约化、用水再循环、排污高标准。

    下一步,法库县将丰富园区功能,从生产加工延伸到物流集散和商业服务,预计到2012年吸纳25万农民就业……

    在沈阳,像“陶瓷城”这样的县域产业集群已有18个,明年将达到26个,并将涌现7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航母”。(曲哲涵)

 
 
 相关链接
· 破解“三农问题”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
· 吉林行政改革使政府职能明显转变 助推县域经济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