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07《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06年工作回顾
 
“三农”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0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200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中央再次下发1号文件,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切实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结合实际做了大量工作。在自然灾害频发、上年基数较高、贸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三农”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是农业生产有新发展。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2006年,各地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前两年累计增产超过5000万吨的基础上,2006年粮食总产达到49746万吨,比上年增产1344万吨,增长2.8%,实现连续3年稳定增产。粮食单产达到每亩315公斤,比上年增长1.7%,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单产连续3年双增,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近20年来的首次。全国31个省区市中,粮食增产的21个,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江西、云南、新疆等7个省区创历史新高。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主要经济作物和畜产品、水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林业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全年共完成营造林面积457万公顷,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农民收入有新提高。在前两年分别增长6.8%、6.2%的基础上,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比上年增加332元,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农民收入增量连续三年超过300元,为建国以来首次;增幅连续三年超过6%,为近20年首次;农民收入增速超过7%,也为近10年来首次。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2006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375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增长17%,对全年农民增收的贡献达到60%,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工资性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人均554元,比上年增加85.6元,增长20%。

    三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新格局。农产品优质率、生产集中度和产区加工度进一步提高。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质率分别达到69.1%、55.2%、42%、65.7%,综合优质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基本结束了专用小麦依靠进口的历史,较好适应了精深加工、专用饲料等对玉米多样化的需求。主要农产品生产快速向优势产区集中,八成以上的水稻、九成以上的小麦、近百分之百的棉花,都集中在优势产区。乡镇企业保持较快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农村非农产业份额、劳动力非农就业份额、农民非农收入份额进一步增加。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有新亮点。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开始运行,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享受到免除学杂费政策,3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免费教科书,78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了生活费补助。平均每学年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覆盖中西部地区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亿多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惠及4.1亿农民,补助标准也大幅度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推进。大中型水库征地补偿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得到落实,扶持对象达2288万人。2006年,国家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农村公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又有2897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新增了450万农村沼气用户,改扩建通乡通村沥青(水泥)路12万公里。“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启动,16.1万个无电户通了电,西部部分地区农村电网完善工程正在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是农村改革有新突破。全面取消农业税,终结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2006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求农村综合改革要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全省(区、市)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区、市)要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全国有8个省区市正在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其他省区市共确定了12个地级市和262个县(市)作为试点单位,试点地区在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积极成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成功探索,在改革全面推开的省(区、市),广大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也稳步推进。

    六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有新局面。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务公开的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监督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又有217万贫困农民脱贫。25个省区市、2133个县(市、区)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509万农民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衷心拥护,心气顺、劲头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国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