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针对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着力打好改革攻坚战,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一是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中央企业探索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推进调整重组,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16家国有独资公司开展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的试点。在垄断行业改革方面,发电资产移交工作和电力市场试运行进展顺利,《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了信息产业改革,邮政政企分开、监管机构和经营机构组建稳步推进,《“十一五”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方案》和《关于深化民航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水价制度和水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烟草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调整继续推进。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改革方面,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制度,完善经营业绩考核等监督体系,规范薪酬分配行为。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改革方面,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
二是市场体系建设和经济秩序整顿取得明显成效。继续完善国内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在13个省区市开展国有流通企业“减债脱困工程”试点,加大培育流通主体力度。在资本市场方面,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格局。在土地市场方面,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健全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全国范围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成效显著,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改革继续推进,首批商会协会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展开,全国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系统建设全面启动,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好转,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继续完善。
三是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除农业银行外三家已成功上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筹建顺利,中小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加强,金融业综合经营和扩大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稳步推进,在全流通的机制下重新启动股票发行工作并推出权证、非公开发行股票等创新产品,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起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出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调整消费税、资源税,完善房地产税收政策和促进再就业税收政策。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进一步落实,政府投资管理制度继续改进,经济和法律手段在投资监管与调控方面的作用增强。在价格改革方面,出台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适时调整成品油价格,并建立补贴机制和价格联动机制;出台系列政策文件,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
四是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不断健全。在外贸管理方式方面,对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确定新一批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区域通关改革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在外商投资管理方面,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审批程序,规范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和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关于鼓励和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意见》、《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和《企业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制度》等出台,“走出去”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稳妥处理世贸组织对我国的贸易政策审议,完善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规章,加强进口贸易救济调查机制建设,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工作扎实稳健。
五是农村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入。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等市场主体创新工作迈出新步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目标和政策确定,农垦政企分开步伐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开始进行。
六是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有序展开。在教育领域,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在卫生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速。在文化领域,中央发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意见,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意见和方案,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在就业方面,各地、各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在收入分配方面,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顺利进行,企业劳动关系调节机制进一步健全。在社会保障方面,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以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等继续推进。
七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政府网站普及率显著提高,公众参与渠道建设加快,网上办事、在线审批发展迅速,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稳步推进,全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初步形成。(国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