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国外交全方位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第一,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增强。保持和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的立足点。2006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年初我国发表首份《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11月在北京成功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是迄今我国举办的与会国家领导人最多的国际盛会。峰会确立了我国和非洲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胡锦涛主席宣布了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提高非洲自主发展能力的8项措施,受到普遍欢迎。2006年我国还与阿拉伯国家成功举办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新拓展;与发展中新兴大国的对话与磋商得到加强。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正跃上新的台阶。
第二,同周边各国睦邻友好关系深入推进。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区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我国成功主办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上海峰会,胡锦涛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峰会回顾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并就今后的发展做出规划。各成员国就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公约达成共识,在经贸、安全、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深化。二是努力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积极促进各方沟通协调,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为维护该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了不懈努力。三是双多边并举,不断充实和深化与东盟的全面合作。我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成功举办,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各方热烈共鸣。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与菲律宾、越南签署《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增进互信,推动共同开发。四是紧密把握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和变化,推进互利友好合作,与各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第三,与主要大国的关系得到新的发展。我国同世界主要大国建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各领域对话与合作不断深化。一是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并取得新的发展。中美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维护世界和亚太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都有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良好愿望与需要。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成功访美,中美领导人年内多次会晤,就推动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确认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更是建设性合作者。中美启动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成功举行第三次战略对话,两国务实合作加强。2006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626.8亿美元,同比增长为24.1%。到2006年10月底,美对华实际直接投资累计达532.03亿美元。经贸、军事、执法、反恐、防扩散、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富有成效,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中东和联合国事务等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明显加强。二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中俄作为两个相邻的大国,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合作对世界和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胡锦涛主席五次与普京总统会晤,就两国关系长远发展和加强战略协作达成重要共识。双方高层往来频繁,各领域合作广泛展开。“俄罗斯年”活动成功举办,巩固了中俄友好关系的社会基础。两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沟通和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双边贸易额已连续8年保持在20%以上增长速度,2006年达330亿美元。双方在经贸、科技、能源等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三是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各领域合作继续扩大。中欧举行第九次领导人会晤,同意启动中欧新的伙伴合作协定谈判。双方有关对话和磋商机制进一步完善,政治对话和经贸、科技、能源、防扩散、环保等各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2006年中欧贸易额为2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欧盟连续三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民间和文化交流活跃,在华举办的“意大利年”和在奥地利举办的“中国年”反响热烈。双方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共识增多,相互协调与配合加强。四是中日关系得到转圜并取得新的发展。我国一贯从战略高度审视和处理中日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对日关系方针。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促成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并取得成功,打破了两国政治关系长达五年的僵局。胡锦涛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安倍首相会晤,就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达成共识。温家宝总理在东盟论坛等系列峰会期间也与安倍首相会晤。两国恢复并加强高层交往,给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注入动力。中日经济关系继续发展,2006年两国贸易总额达207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5%;截至当年12月底,日对华实际直接投资累计达579.7亿美元。多层次对话与磋商加强,各领域交流积极推进。
第四,在多边舞台积极活跃。多边外交主要指在联合国的活动,也包括其他全球和地区性组织与机制的事务。我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态度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强调加强联合国的权威,支持联合国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革。我国不仅对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中东问题等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还在反恐、军控、维和、发展、人权、司法、卫生、环境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我国还广泛参与其他国际多边活动,积极用好国际规则,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强与各国的交往与交流,与各国一起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威胁与挑战。我国还在多边舞台积极促进与各国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加强涉台外交,全力维护国家的尊严、主权和安全,促进国家发展,同时介绍我国形势和内外政策,展示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五,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得到有力维护。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我们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加强涉台外交,坚定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打击和反制“台独”分裂活动。针对陈水扁宣布“终统”和推动“法理台独”等阴谋,我们广泛开展工作,揭露陈水扁搞“台独”的冒险性、危险性和危害性。我国连续第十四次挫败台湾当局“重返”联合国的图谋。世界上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已增至169个。积极维护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反对外来势力干涉我国内部事务。对外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东突”、“藏独”、“法轮功”等敌对和反动势力,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保障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宁。
第六,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继续扩大。我国与各国友好关系发展全面促进了对外经贸与科技合作。我们坚持互利共赢的方针,努力扩大与各个经贸伙伴的共同利益,灵活务实地促进区域合作,积极应对出现的问题,与各国互利合作迅速发展。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760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50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1.06万亿美元。我国还积极促进能源、资源对外合作,努力为国家各项发展战略服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护我国海外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市场开拓,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多做实事。
第七,坚决贯彻“外交为民”宗旨,全力维护我国在国外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发展,对外交往大幅增多,国外利益不断扩大,人员交流空前增加。我国2006年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万人次,领事保护和服务的工作量大幅上升。当年处理的各类领事保护案件3万多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每起海外涉及我国公民和企业重大突发事件都高度重视。外交部等部门及驻外机构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积极有效地处理涉外公民重大领事保护案件。所罗门、东帝汶、黎巴嫩和汤加等几次大规模撤侨行动的成功,显示了中国政府的护侨决心和应对国际突发事件的能力,赢得各方特别是广大华人华侨的赞誉。我们还急他人所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向遇到自然灾害等困难的国家和人民提供及时帮助,比如救助越南遇险渔船,为印尼地震、朝鲜和泰国水灾以及菲律宾泥石流及油轮沉没灾害事故等提供援助。我们以行动表明,中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好朋友、好伙伴。
第八,各层次各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加强。要特别强调的是,以首脑外交为核心的高层外交对推进我国对外战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等领导人进行一系列重大出访并分别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首次议长会议、亚欧首脑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有力促进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和中非合作论坛三大峰会成功举行,全面加强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互利合作。除政府间关系外,我国人大、政党、民间等与各国的多层次交往继续扩大,增进了我们与世界各国相互了解,推进了合作。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旅游目的地国已达132个。各地方增强全局意识,积极务实地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我们与国际舆论的互动加强。各部门的对外交流与宣介工作,对国际舆论产生积极影响,对我国化解“中国威胁论”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还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文化艺术以及传播出版等领域的合作。中法、中俄文化年、国家年,在美国举行的“中国文化节”等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国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