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值小麦春管和春耕备播的关键时期,为力争今年河北全省粮食总产实现285亿公斤的任务目标,河北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指导,努力通过增加播种面积和复种指数、提高单产等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2007年河北省克服了严重自然灾害,实现了粮食总产276.26亿公斤,取得了总产连续4年增长、单产连续5年创历史最高水平的成绩。今年初,河北省制定了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85亿公斤的任务目标,比上年增加8.74亿公斤。如何实现粮食总产达到285亿公斤的任务目标?
42亿元补贴粮食生产
今年,国家对种粮农民继续实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并且补贴标准大幅度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安排两项补贴资金38.7822亿元,比上年增加12.5752亿元,增长48%。同时安排1.68亿元粮食作物良种补贴;1.9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要求优先用于种粮大户。目前,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正与财政等有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力争在春播前将各项支农资金落实到农民手中,充分发挥惠农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据统计,目前全省冬小麦种植面积达3530万亩,比上年增加38.3万亩;今春全省春播粮食作物2162.6万亩,同比增加44.7万亩。同时,各地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粮粮、粮棉、粮油、粮菜、粮果等不同模式的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努力增加粮食播种面积。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力争达到9200万亩,比上年增加55万亩。
七项关键技术提高单产保总产
据了解,针对今年小麦播种晚、苗情总体较小的实际,全省各地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小麦生产第一线,按照省小麦专家组制定的技术方案要求,引导农民对不同麦田实行分类指导、科学管理。各地因地、因苗制宜,重点抓好肥水管理,适时追足肥、浇好水,促弱苗转化升级、保壮苗正常生长。
农业专家认为,虽然河北省粮食单产已连续5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但与全国及周边省份相比,还有很大潜力。因此,河北省应把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作为今后粮食发展的主要方向。今年,要在推广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重点抓好7项关键技术的推广,即“两节”技术(节水、节肥);“两晚”技术(夏玉米晚收、冬小麦晚播);“两密”技术(小麦窄行密植、玉米增密种植);“两测”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测墒水肥一体化);“两免”技术(小麦、玉米免耕播种);“两机”技术(玉米机收、机械化秸秆还田);“两防”技术(小麦、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今年,全省粮食平均亩产拟达到310公斤,比上年增8公斤,力争增10公斤以上,实现河北省粮食生产跨越式发展。
示范带动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整体水平
河北省农业厅厅长刘大群介绍,在完善技术服务、提高单产、增加播种面积的同时,河北省还将抓好山前平原区、黑龙港平原区的3000多万亩粮食核心区建设,通过整合有关项目,把农业、水利、农业开发等部门有关项目资金向粮食核心区倾斜,加强粮食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为全省粮食总产增加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加强农业部设在河北省的36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项目管理,通过省、市、县各级农业部门层层建立高产示范方、样板田,辐射、带动全省粮食生产水平提高。
此外,河北省还将充分发挥粮食生产专家顾问组的作用,在小麦、玉米等作物播种、管理的关键时期,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阶段性生产指导技术建议,督促各地抓好关键技术、增产措施的落实;及时启动防灾减灾、病虫害防控工作预案,切实把自然灾害、病虫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记者 赵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