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5年投入100亿元,支持500家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机制,实现“七大突破”,提速农业产业化,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贸工农一体化,推进经营规模化、分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企业化、农民组织化、服务社会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协调和全面发展。
山东省委、省政府曾于1996年、2002年和2005年3次召开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产业化经营已经由探索起步、全面发展迈入了深化提高的新阶段。现在,农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山东农业产业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突出表现在:技术壁垒、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加大了农业发展压力;同一产业区域布局分散;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竞争能力弱;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质量不高等。
为此,最近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并于4月22日召开了全省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确定经过5年努力,使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100家左右,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总额超过1万亿元,出口创汇突破200亿美元。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实现“七大突破”。在农业产业体系上实现突破。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加工增值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建立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区域特色明显、产业聚集度高的优势产业区,重点培育粮油、蔬菜、畜牧、水产、果品、棉花、林木花卉、种子、生物质和生态旅游“十大”产业体系。
在规模经营上实现突破。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优势,盘活资本,整合资源,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和上下游产品的联合与合作,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在标准化体系上实现突破。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及质量全程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
在品牌体系上实现突破。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打造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及省级知名品牌、国家知名品牌、国际知名品牌等品牌体系。
在组织化程度上实现突破。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村能人、龙头企业、村“两委”、乡镇站所、基层供销社等领办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农村专业合作、信用合作和供销合作,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小型基础设施股份合作、集体土地股份合作。
在流通体系上实现突破。积极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改造提升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积极推进农产品现代物流试点,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等,逐步建立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
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建立农业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与农村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积极探索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组织。健全科研单位、推广机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推广网络。(记者 于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