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7月16日电(记者 杨玉华)记者从安徽省农业部门获悉,安徽省自2005年起实施小麦高产攻关3年来,粮食连年丰收,总产增长了72亿斤,累计增收65亿元以上,探索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
安徽是粮食大省,全国粮食主产省,常年粮食产量居全国第6位。粮食生产一直是安徽省农业生产的主体和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5年秋种起,安徽省启动了旨在依靠科技手段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通过狠抓播种质量、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扩大增产技术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质量,有效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高产攻关实施三年来,小麦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与攻关前的2005年相比,全省小麦单产提高75.8公斤,增长29.6%,优质率提高了31个百分点,总产增长了72亿斤,累计增收65亿元以上,亩均增收达203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达131元。
通过开展高产攻关,安徽小麦增产占全国增量的比重不断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2006年安徽省小麦增产46.2亿斤,占全国小麦增量的32.9%,2007年小麦增产14.5亿斤,占全国小麦增量的58%,今年小麦增产超过11亿斤,预计增量约占全国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