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重点工程
 
聚焦京津城际铁路六大亮点:高速、高效、高科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齐中熙、李志勇、徐岳)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将开通运营。一条高速、高效、高科技的现代化铁路将把中国北方两大直辖市紧紧相连。

    “这是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时代的庄严宣告,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说。

    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

    根据国际上的定义,时速超过250公里,采用专用列车及控制系统的铁路,才能称之为“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设计时速达到300公里,列车最高时速超过350公里,是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

    “京津城际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第一条通车运营的高速城际铁路,也是环渤海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说。

    他介绍说,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配套工程,京津城际铁路将于8月1日开通运营,可以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世界一流水平的运输服务,满足广大运动员、观众和旅游者在京津之间的旅行需求。

    京津城际铁路线路全长120公里,北京南至天津全程直达运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列车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高峰期将有100趟列车对开。

    “这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是我们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成果。”张曙光说。“轨道系统、供电系统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高速铁路列车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5%。”

    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的列车

    速度是现代交通运输质量的核心指标。上世纪80年代初,当国外的高速列车时速已达300公里以上时,我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技术时速仅为54公里,旅行时速更低,只有43公里。

    驰骋在京津城际铁路上的国产“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彻底改变了这一历史。

    从外形看,新型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呈流线形,圆圆的车头有些像飞机的头部。这项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和噪音。

    动车组编组8辆,4动4拖,采用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方式,最大牵引功率8800千瓦。此外,车体采用轻型铝合金材料焊接而成,运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采用高速转向架、防撞车体结构和独特的防火设计结构,不仅具有速度快、乘坐舒适的特点,还具备了极高的安全性能。

    6月24日,这一新型动车组列车在京津城际铁路上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的世界纪录。张曙光向在场的记者宣布:“和谐号”列车是目前世界上投入运营的时速最快的列车。

    安全系数最高的铁路列车

    “运营时速这么高,列车安全有没有保障?高速运行中,乘客会不会头晕?”

    面对人们的疑虑,张曙光坦然表示,安全性是京津城际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可以说,京津城际是目前国内铁路安全系数最高的铁路。

    “在试验阶段,我们设计了1040多个场景,几乎把所有列车运行中的非正常因素都考虑进去。而欧洲制造相似的铁路只设计800到900个场景。”张曙光说。

    采用全线高架、全线封闭式,避免了地面人流、车流的干扰;当外界风速超过15米每秒时,列车会减速,超过35米每秒时,列车将停驶;一节车厢出现明火,列车在不减速的情况下,10分钟内不会延烧至其他车厢;地面装有高精度电子设备,通过列车车载雷达接收,可保持列车间的安全距离和安全速度,驾驶员如果超过安全速度,列车将惩罚性制动……

    此外,铁路还设置了地震及沉降监测系统,所有桥墩下都设置了感应装置和检测器,可以随时监测桥墩的沉降情况,进而判断线路是否适宜行车,再将指令发给运行列车以便随时作出反应。

    “今年以来,新型‘和谐号’动车组进行的各项试验累计达8万多公里,涵盖牵引、制动、噪声、空气动力学等200余个试验项目,各项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满足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的要求。”张曙光说。

    铁路技术世界一流

    京津城际采用无砟轨道,钢轨下的博格板都是根据精确的勘测数据通过数控机床打磨出来的,每块板连接槽的误差率都控制在0.2毫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范围内。因此京津城际动车组行驶起来相当平稳。

    “我们做过试验,在京津城际列车以300多公里时速运行时,把一根香烟立在小桌子上,可以保持4分钟不倒。”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告诉记者。

    王勇平说,高速铁路是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作为我国客运专线建设的示范性工程和京沪高速铁路的独立综合试验段,京津城际铁路开工以来,解决了我国高速铁路路基、桥梁、无砟轨道、环境保护、减震降噪等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耐久性设计技术方面,京津城际铁路以生命周期的理念进行设计,桥梁主体结构使用寿命100年,无砟轨道使用寿命60年,减少了综合维护成本。

    在路基设计施工技术方面,采用了软土、松软土地区路基设计和施工技术,通过实施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工后沉降。

    最方便的城际交通工具

    “从北京到天津,如果打车要450元;自驾车走高速,至少需要一个小时,公路收费约七、八十元。而坐京津城际,一等座不到70元,二等座不到60元,全程仅用半小时,而且安全,又不会受天气、交通堵塞等因素影响。”王勇平向记者“推销”起京津城际铁路。

    他介绍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后,采用公交化城际列车和跨线列车混合开行的运输组织模式,大量开行动车组列车,列车最小行车间隔仅3分钟。

    “如果条件成熟,我们还打算推出月票、年票,那样百姓来往于京津之间会更方便,这条铁路的竞争力会更强。”王勇平说。

    北京南站年发送旅客量远期可达1亿人次以上,高峰期日均发送、到达旅客可达100万人次以上。目前北京站和北京西站总共发送旅客的数量最高为一天30万人次,南站将远远超出这两个车站的发送能力。

    “京津城际的开通将会改变沿线居民传统生活观念和习惯。”王勇平说。“国外对人们出行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生活出行的时空范围基本在1小时以内。京津城际速度的提高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使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将加速两地的人员流动、优化两地资源配置,促进两地的‘同城化’和‘一体化’。”

    人性化的乘车体验

    除了技术含量高,京津城际列车还在功能设计上处处体现人性化:

    列车上全部设置可旋转的沙发座椅;饮水机、卫生间、垃圾箱等都被设计成圆弧形,以扩大旅客的活动空间;车厢内悬挂多媒体影视系统,设置吧台、残疾人卫生间、轮椅存放区、婴儿护理桌。

    “京津城际连接的北京南站与天津站都是集铁路、地铁、市郊铁路和公交、出租等市政交通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可最大限度缩短乘客行走距离,实现零换乘。”铁道部副总工程师郑健说。

    便利的购票设施。目前北京南站设置京津城际及普速窗口售票机84台,自动售票机38台;天津站设置京津城际及普速窗口售票机53台,自动售票机25台。

    无障碍设施。北京南站设有电梯102部,其中电动扶梯74部,直梯28部。旅客可以通过这些设施轻松进出站和到达车站各个服务区域。

    完善的旅客服务系统。旅客服务系统是指集成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实时提供服务的集成信息系统。旅客可以通过旅客服务系统实时了解列车运行、票务、各种旅行常识查询信息和获得紧急求助服务。 

“低耗能、零排放、零干扰”
——聚焦京津城际列车人性化设计理念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向青、齐中熙)

    8月1日正式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不仅代表我国最高端的高速铁路制造、施工技术,同时,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也为人们所称道。

    节能线:能耗最低的高速运输工具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提供了一组高速运输工具能耗数据:

    航空以波音747飞机为例,它的功率为16万千瓦,定员不到300人,人均耗能400-500千瓦。磁悬浮列车运行功率3万千瓦,定员400多人,人均70多千瓦。一般小轿车功率140千瓦,乘坐两人,人均70千瓦。而高速列车是8800千瓦,定员550人,人均15千瓦。

    “通过对目前高速运输工具能耗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高速铁路的能耗是所有交通工具里最低的,同样也是在高速领域中最为节能的。”张曙光说。

    环保线:零排放、低噪音

    张曙光说,如今,环保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大课题,交通工具的环保主要是指它的排放,只要使用燃料的都有排放的问题,而高速铁路可以称为“零排放”,这一点是它极具生命力的一条。

    其次,高速轨道技术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做到了低噪音。京津城际铁路分别在轮轨技术、空气动力学、列车受电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技术革新,采取了相应的降噪措施,并取得了成功。

    第三,列车上用过的废水污物零排放,所有的废水废物采用真空系统来收集,车到了车站以后会采用专用的设施吸走。

    第四,车上凡是与旅客接触的界面、装饰材料在阻燃、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控制上,都达到了欧洲的环保要求,比我国的静态建筑物要求的标准要高很多。

    零干扰服务:人性化与自动化相结合

    张曙光介绍说,京津高铁由于运行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因此它服务的理念、内涵较为独特。

    公交化的开行方案,满足北京和天津旅客的需求。正式运营后每天早六点开首班车,末班车冬季最晚23点,夏季24点。

    车上设施完备。舒适的旋转座椅、酒吧、饮料,一等车还有视频系统。同时,考虑到每天上下班的人们非常辛苦,有在车上休息的需要,列车采取少干扰、零干扰服务。

    售检票系统方面,京津城际采用自动售检票和人工售检票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需要。

    车站内的导向系统体现人性化设计。乘客从进站开始,一直到目标站台为止,乘客的视野范围内能看到的导向系统不会间断,不会出现让乘客到处寻找引导屏幕的现象。同时车站设置了大量自助式的查询和求助式的查询设施。

京津城际铁路将带动沿线加速形成高科技产业带

    新华社天津7月31日电(记者孙洪磊、张舵)2003年9月有经济学家提出京津唐“科技新干线”概念,形象地反映了京津唐地区科技合作的实际需要和前景。近年来,专家普遍认为,该区域内众多企业具备持续不断地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产业的能力,如果分工合理、协作发展,完全有可能形成一个知识经济及高科技的产业中心。京津城际铁路的即将开通运营,为实现专家的这一构想提供了新的条件。

    北京、天津不仅是我国智力密集度最高的地区,而且拥有比较发达、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在京津塘高速公路这条主干线两侧,分布着8个高科技园区,年生产总值数千亿元,特别是电子信息与通讯设备制造、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产业,均在国内甚至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日渐便捷的交通方式,预示着京津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也将进一步加速这一北方最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带的融合。

    占据北京现代制造业龙头位置的亦庄开发区,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辐射带动京津城际走廊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亦庄要成为北京在整个环渤海经济圈中体现自身经济价值的桥头堡和前沿基地。”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开发区的明确要求。亦庄作为京津两地间最重要的高端产业新城,将利用首都、人才、市场的优势,与环渤海的其他地区进行区域互补,最终达到和谐发展。据了解,截至2008年4月底,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余家企业入驻亦庄开发区,投资总额为176亿美元。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通用电气、博世、乐金化学、拜耳、诺基亚、施耐德、德尔福、康明斯、中芯国际、京东方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在开发区投资建厂,其中包括62家世界500强企业的78个项目。数条交通要道的贯通,将极大地促进北京亦庄与天津、河北等环渤海地区的优势互补、和谐发展。

    日前,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签订有关协议,滨海高新区将成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承接地。按照协议,滨海高新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将进行积极互动,建立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合作。具体内容包括推动中关村科技成果在滨海高新区转化,形成相互依托、错位发展的格局;共同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与滨海高新区的人才交流协调机制等。

    在北京、天津两地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两大直辖市正从过去“争资源、争项目”向“互相协调、共促发展”转变。继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实现直通后,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机场已加强合作,共享客货运航线并互为备降机场。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思全说,北京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性信息中心、人才科技高地,并具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这些优势是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天津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发达的港口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已初步具备了与北京对接的实力,可以部分承担北京现代制造业生产配套基地的功能,与北京实现分工协作。未来,北京有可能转型为京津冀甚至环渤海地区现代制造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中心、营销中心、管理控制中心。

    “通过各城市协同努力,有序竞争,最终将该地区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京津地区成为世界一流的发达地区。”谢思全说。

 
 
 相关链接
· 京津城际铁路正式进入开通运营前的最后冲刺阶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