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 齐中熙、杨青、徐岳)乘坐火车,从北京到天津只需30分钟,北京到上海只要4个小时,北京到广州不到9个小时……随着8月1日京津城际的开通,这些以前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将在3年到5年内逐步成为现实。
中国铁路取得的成绩让世界铁路“刮目相看”。京津城际铁路不仅使北京和天津这两个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间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实现了“同城化”,还使中国铁路大步迈进“高速时代”。
“再过3年至5年,随着京哈、京广、京沪、陇海、哈大、东南沿海等一大批客运专线的全线贯通,广大人民群众将拥有更加安全、快捷、舒适、方便的铁路运输服务,人们的旅行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说。
据悉,中国客运专线建设正在全面推进。除了马上就要开通运营的京津城际外,武广、郑西、石太、温福、广深港、胶济、哈大等16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正在建设,建设规模达到5600公里。京沪、京石、石武、津秦等10条客运专线也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规模为4100公里。客运专线总里程达到9700公里。加上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初步形成。
“到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达到7000公里,快速客运网达到20000公里以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说。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任务,到2020年,全面完成基本实现我国铁路的现代化,客运专线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所有的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间都有快速客运铁路,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更会形成公交化的城际快速客运网。
随着客运专线的“四通八达”,我国铁路技术装备也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铁路以铁道部为主导、机车车辆制造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实现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并全部拿到核心技术,实现了最低价格引进,达到了国产化目标。
2008年6月24日,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列车在京津高速城际铁路上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的记录,创造世界上投入运营列车的时速最高记录。这是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时代的庄严宣告。
到2010年,700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将投入运用;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空调客车达到24000余辆,占客车保有量的54.5%。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四个大型现代化检修基地建成投产。工程设计施工、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设备检测维修等技术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大部分完成,基本实现铁路信息化。
此外,我国铁路在客运专线建设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轨下基础工程工后沉降控制、大断面桥梁隧道设计施工、大吨位桥梁研制应用、轨道系统产业化等方面成果显著,系统掌握了无砟轨道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在工务工程、电务工程、牵引供电、调度指挥、旅客服务等系统集成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新闻背景:世界高速铁路
新华社天津7月31日电(记者王晔彪、陈玉明)根据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度达每小时200公里的铁路系统(也有250公里的说法)。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历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度”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日本的高速铁路“新干线”诞生于1964年。当时的东京至大阪“东海道”线仅用8年时间就收回全部投资。近40年来,“新干线技术”不断进步,已经构成了日本国内铁路网的主干。
1972年,法国高速铁路在试验运行中,创造了318公里的当时高速轮轨最高时速。从此,法国高铁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轨的速度桂冠,其目前的纪录是1991年创下的515.3公里/小时。另外,法国境内的加来至马赛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超过1000公里的高速铁路运营线。
法国高速铁路的最大优势在于传统轮轨领域的技术领先。1996年,欧盟各国的国有铁路公司经联合协商后,确定采用法国技术作为全欧高速火车的技术标准。后来,法国高速铁路技术被出口至韩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是被运用最广泛的高速轮轨技术。
近年来,发展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一种浪潮。目前,世界上有高速铁路运营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和中国台湾。全世界共有1万公里以上高速铁路运营,1万公里以上高速铁路正在建设,还有2万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正在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