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表:中国奶协:全国奶牛存栏稳定饲养效益提高 新华社发
新华社哈尔滨9月8日电(记者 王春雨)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近日在哈尔滨举办的“中国奶业协会2008年会”上表示,由于国家扶持奶业发展政策逐步落实,当前我国奶业市场原料奶价格提高,奶牛存栏稳定,奶产量增加,奶牛饲养效益提高。
刘成果说,2008年上半年,我国奶类总产量1915万吨,同比增长11.5%。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奶牛存栏1435万头,同比增长8.3%,饲养一头年产5吨牛奶的奶牛可盈利2000元。
据了解,2006年以来,受奶业市场疲软和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饲养奶牛效益大幅下滑,养殖户养牛积极性受挫,部分地区出现卖牛杀牛现象。为扶持奶业发展,国家从2007年开始加大对奶牛良种补贴力度,实施后备母牛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2007年,全国奶牛良种补贴资金1亿元,到2008年增加到2.4亿元。
中国奶协:构建长效机制是奶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新华社哈尔滨9月8日电(记者 王春雨)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近日在哈尔滨举办的“中国奶业协会2008年会”上表示,只有构建长效机制,才能解决奶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保障奶业持续和谐发展。
刘成果说,近年来奶业出现较大波动的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价格偏低,但深层次原因则是奶业各个环节存在问题的集中表现。主要表现为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因此除继续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外,必须从解决奶业发展深层次矛盾入手,构建奶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刘成果认为,奶业的长效机制,不是一两个机制,应该是一个配套的机制体系。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做到以农为本,理顺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及时合理地调整原料奶价格,保障奶源基地的稳定。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保障生产、加工、销售的协调发展,避免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两层皮,避免乳品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消除产加销各环节的利益冲突。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把奶业的管理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规范奶业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牛奶生产加工和市场的秩序,保障奶业持续和谐发展,推进现代奶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