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计,2008年贵州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22.97万亩,比上年增加90.19万亩,粮食总产115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约4.5%,创历史较好收成,连续6年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
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面积,为粮食增产提供了保障。各地农业、财政部门配合抓好良种补贴兑现,在全省85个县市区发放水稻良种补贴15809.92万元;在32个县市区发放玉米良种补贴6000万元。在85个县实施千万亩粮食增产工程,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成实效面积1057.6万亩;经严格验收,示范区实现平均亩产474.5公斤,比项目实施前3年平均亩产增产14.5%;在13个县开展万亩连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投入资金1400万元,完成示范面积13.87万亩,实现水稻平均亩产640.97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14.78公斤,全面完成国家和省确定的目标任务,涌现了部分水稻亩产950公斤、玉米亩产85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贵州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完成2007-2008年度脱毒马铃薯良种扩繁推广与高产示范项目建设计划,建成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1100亩、一级原种扩繁基地1.3万亩、二级种薯扩繁基地3.2万亩和商品薯高产示范生产基地5万亩。
遵循省委、贵州省政府“灾害损失灾后补、小季损失大季补、农业损失非农补”的指导思想,各地把农业抗灾减灾和生产恢复作为压倒一切的工作任务。贵州省有关部门两次召开灾后恢复生产工作会议,对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工作进行紧急部署;先后派出9个工作组,分赴各地指导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制订了《贵州省雪凝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和春耕备耕规划方案》,提出了农业恢复生产的主要任务和春耕生产方案,部署了抢种蔬菜和改扩种春马铃薯各100万亩等重点工作。同时,从省外调运救灾马铃薯种薯12.8万公斤,及时下达中央农业灾后恢复重建补助资金2.87亿元。
粮食生产抗灾夺丰收,良种良法推广是重要因素。据初步统计,全省推广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分别达1007万亩、1050万亩,超级稻及高产栽培212.96万亩,紧凑型玉米475.87万亩;同时,推广秸秆还田面积931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17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效,本年度投入资金3695万元,项目涉及65个县358.53万农户;配方肥施用总量38.4万吨,配方肥施用面积1029.9万亩;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397.27万亩,实现农产品总增产152.25万吨。
在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下,各级财政共投入病虫防控经费3390万元,新建植保机防队748个,新增机动喷雾器7480台,全省共拥有植保机防队1603个,机动喷雾器16382台,范围涉及71个县231个乡镇,完成综合防治面积3173万亩,带动全省防治率达75.7%,总体防治效果达79.6%;“万家灯火绿色灭虫示范工程”防治效果达82%,挽回粮食损失近100万吨。
加强种子生产和种子市场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用种安全。今年灾后恢复生产保春耕中,检查“两杂”等种子1973万公斤,查处违章案件138件;整顿清理肥料市场2065个次,检查生产企业279个次,查处肥料案件56起,查获伪劣肥料813吨,价值78万元;开展农药市场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共检查市场545个,农药品种4000余种次,检查农药1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