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樊曦)记者5日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获悉,2008年,由于受自然灾害、金融危机和政策性减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央企业预计实现利润700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30%左右。这也是中央企业自2002年来年利润首次下滑。
在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预计中央企业去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5万亿元,同比增长20%。如果剔除两次自然灾害的影响及石化、发电企业等政策性亏损减利因素,实现利润总额在1万亿元左右,与2007年基本持平。
去年,中央企业经受了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重大考验,因自然灾害造成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1300亿元,恢复重建需要投入2000亿元。
此外,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央企业带来了重大挑战。中央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冶金、交通运输、化工、电力、汽车、旅游等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急剧变化,中央企业不断加强市场开拓和生产调度,努力提高增长比率,努力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石油石化、电力企业在资源性价格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障市场供应,两大石油企业炼油板块承担了2000多亿元的政策性亏损,两大电网和华能、国电等五大发电企业由于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不到位总共影响利润660亿元左右。
据统计,2002年到2007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从2405.5亿元增加到9968.5亿元,年均增长达32.89%,平均每年增加1500亿元。
央企6年来预计实现利润共3.9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樊曦)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5日表示,中央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综合实力正在不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2003年到2008年,中央企业预计共实现利润3.9万亿元。
来自国资委的统计显示,去年末中央企业货币资金达2.4万亿元,比2003年末增长了一倍。近几年中央企业又核销了3500多亿元坏账,计提了4000多亿元资产减值准备,夯实了资产。
黄淑和表示,6年来,中央企业在经营管理、投资决策、风险管控、治理结构、业绩考核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多数中央企业在资金实力、产品质量、市场声誉、成本价格等方面已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市场话语权和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
他表示,面对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中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但6年来的快速发展为中央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央企业应坚定信心,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好发展机遇。
据统计,2002年到2007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长到14.79万亿元,销售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9.84万亿元,实现利润从2405.5亿元增加到9968.5亿元。5年间,中央企业平均年资产总额增加1.5万亿元,销售收入增加1.3万亿元,实现利润增加1500亿元。
国资委将酌情核定央企去年考核结果 经营不善者不得调低考核目标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樊曦)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5日表示,去年中央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自然灾害、政策性减利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国资委在核定企业考核结果时将会予以考虑,但不会同意经营不善者调低考核目标。
在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黄淑和说,去年绝大部分中央企业都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考核目标,但也有少数企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年度目标没有完成或完成不理想。
他表示,为鼓励企业夯实资产、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国资委将客观评估各种因素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认真核定2008年考核结果。
一是对于那些因雨雪冰冻冰雪和地震灾害,导致损失较重、经营业绩受到严重影响的部分企业,将按照“国资委认大头、企业消化小头”的原则,在经过企业财务决算审核的基础上予以积极考虑。
二是对于受重大政策性价格因素影响的石油石化、电力等企业,在严格审计核实的基础上,国资委将据实予以合理考虑。
三是对于因国际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等因素,导致存货跌价损失严重的企业,国资委将根据“同一行业同一尺度,同一因素同一考虑,同一主业同一标准”的原则,在企业据实申报和国资委认真审计核实的基础上,适当给予考虑。但是,对这类企业,要严格考核计分和考核结果评级。
四是对企业负责人离任后暴露的资产不实、利润不实的企业,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对消化部分比照消化以前年度潜亏政策,予以处理。
五是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要求调低考核目标的企业,国资委原则上不予考虑。
黄淑和强调,因受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影响而受到损失的数字,中央企业必须如实上报,不得有任何虚假。
根据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央企业业绩考核的重点指标包括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按照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得分,中央企业业绩考核最终分为A、B、C、D、E五个级别。国资委将依据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对企业负责人实施奖惩与任免。
国资委对央企投资冲动发出预警 将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樊曦)面对金融危机,做好风险防范,实现稳健经营成为中央企业今年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5日对一些中央企业的投资冲动提出警告,表示将从2010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以引导企业规范投资行为。
在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黄淑和表示,金融危机对中央企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和严重影响。中央企业要坚持围绕主业搞投资,做强主业搞并购。对即将进行规划实施的投资项目,要认真制定投资计划,充分做好市场论证,控制投资规模,努力实现合理确定的投资回报门槛。
黄淑和表示,从2010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三任期开始,国资委将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目的之一即是引导企业科学决策、谨慎投资,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与传统计算公司利润的财务方法不同,经济增加值是包括资本成本在内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是对真正利润的评价。目前,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一些全球知名公司都在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企业业绩。国资委也从2007年开始在部分中央企业试行经济增加值考核。
业内人士表示,提高经济增加值水平,既要靠增加净利润,又要靠降低资本成本。在当前企业负债率水平较高、投资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尤其要避免盲目投资,减少资本占用。
此前中央企业的业绩考核体系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而财务指标又以利润等绝对量指标为主,容易造成企业盲目扩大规模,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今后,凡有新上项目,一律要有资本成本门槛,并以此作为考核投资效果的主要依据。”黄淑和说。
针对目前负债水平较高、财务风险较大的中央企业,黄淑和特别强调,要谨慎稳妥地控制好投资规模,适当控制现有项目的投资节奏,该加快的加快,该延期的延期,该停止的停止。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的企业,原则上都要将适当降低负债水平纳入年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据了解,中央企业目前在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扩张冲动较强,在超出自身能力的情况下,急于进行境内外项目投资和并购重组,债务负担不断迅速加重。此外,一些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较多,现金流短缺比较紧张;还有一些企业传统市场出现萎缩,新的市场开拓进展缓慢,业务转型任务艰巨,这都给企业控制经营风险带来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