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儿童福利机构克服财政紧张、条件有限的困难,积极为残疾弃婴、孤儿实施手术矫治和康复训练。但是,过去福利机构内残疾孤儿的手术康复是分散的、短期的,缺乏稳定长效的保障。通过实施“明天计划”,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残疾孤儿救助网络,完成了残疾孤儿医疗救助工作的制度性建设,标志着儿童福利事业以“明天计划”专项工作为载体,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实施“明天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残疾孤儿的关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明天计划”,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实施“明天计划”,为残疾孤儿进行手术康复,减轻或消除病残带给患儿的不利影响,为他们将来健康自立、广泛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改变残疾孤儿命运的大事,它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到这一特殊困难群体,促进和保障了他们享有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权利。
实施“明天计划”,是保护残疾孤儿合法权益的迫切要求。儿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生活在福利机构中的残疾孤儿,尽管也受到了比较好的照料,但由于他们不仅失去了父母和家庭,而且还要遭受病痛与残疾的折磨,生存发展面临特殊困境。特别是近年来,福利机构中的重残患儿不断增加,一些危重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脊柱侧弯和外伤等,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威胁孩子的生命安全。作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我国政府坚持奉行“保护儿童最大利益”的原则,并以此作为发展儿童福利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明天计划”,就是要使福利机构中的残疾孤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解除他们的疾痛,挽救他们的生命,增强其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为他们进一步接受康复训练和文化教育创造条件,进而帮助他们实现回归家庭、走向社会的愿望。这对受助孩子来讲,是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大事,对社会来讲,则是造福儿童、造福民族和国家的好事,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扶孤助残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