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 最新报道
 
奥运火炬遵义站传递结束 将赴重庆继续传递之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93岁老红军王道金:亲历长征和奥运是一生中两大幸事

    新华社贵州遵义6月14日电(记者 李忠将、何云江)奥运火炬14日上午在遵义市传递时,作为贵州境内火炬传递最年长火炬手,刚过93岁生日的老红军王道金在遵义会议会址第一个接过火炬高高举起,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说过,我身体‘从未退休’,完全可以顺利完成传递奥运火炬的神圣使命。”刚刚完成火炬传递的王道金此时大气不喘,红光满面,还不时站起来伸伸胳膊抬抬腿,向记者展示自己良好的身体状态。

    “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国举办奥运会,真是人生之大幸!能成为一名火炬手,更是让我做梦也没想到!”

    1930年入伍的王道金,参加过长征、东征抗日、南泥湾开荒、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及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调到贵州省工作,1983年离休。

    老人告诉记者,虽然退休多年,但从未停止过锻炼,保证身体“永不退休”。尽管如此,老人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在得知市里将自己作为火炬手向北京方面申报后,心情既激动又忐忑不安。高兴的是有生之年有望亲自参加火炬传递,担心的是北京方面因为年龄因素不予批准。因此,在等待批复的日子里,老人有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在获悉正式成为一名火炬手后,老人不仅每天坚持到户外活动,还适当加大了活动量。

    “顽强拼搏、奋斗不止,是万里长征和奥林匹克运动共同的精神内涵。能在遵义会议会址传递火炬,感到无比的光荣。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燃起了革命的熊熊大火;如今奥运火炬在这里传递,同样要为中国改革开放继续照亮前程。”老人把亲历长征和奥运视为一生中的两大幸事。

    在贵州人眼中,王道金老人是一名“永不退休”的“名人”。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长征的记忆、长征的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老人的血液,成为他一生坚定的行动准则和指南。多年来,他最为挂念的是如何把长征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退休后,他担任了十几所中小学的课外辅导员,还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中小学的礼堂与教室,到处可见他为学生和群众担当长征“讲解员”的身影。他要让后人记住长征,记住长征精神。

    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的家人说,老人每天都要看报纸,看电视。当从新闻媒体报道上看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后,老人心情十分难过,并积极为灾区捐款。老人说,没有什么能难倒奋斗拼搏的中国人民,相信灾区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抗震救灾英雄火炬手桂阳:我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团结的心

    新华社贵州遵义6月14日电(记者李忠将、何云江)14日北京奥运火炬在贵州遵义市传递时,高举第二棒火炬的,是刚从四川汶川地震救灾归来的遵义市消防武警四中队特勤班班长桂阳。跑完自己那一段火炬接力后,这位回族小伙子依然激情洋溢:“奥运精神将如红军精神一样鼓舞我们前行”。

    桂阳是从四川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救灾刚刚归来的。在那里,他亲手从废墟中救出3名群众。地震灾情传到遵义时,桂阳刚接到家里老人病重的消息,他顾不得回家探望,主动请战,于5月13日和战友们一起奔赴救援前线。

    5月14日在汉旺镇的废墟中,桂阳首先发现:一位老婆婆面朝墙壁跪着,右手支在墙上,弯曲的身躯给怀中1岁的小女孩留出了生存空间。为防止混凝土掉下来砸伤老人,桂阳仿照老人保护孩子的姿势,躬起了身子,如一把保护伞罩在了老人和小孩的头顶。19分钟后,被困58个小时的老太太和小女孩成功获救。在汉旺镇的9天9夜让这位抗震救灾英雄火炬手感慨万千。

    桂阳说:“我们越来越坚强,我看到了13亿中国人团结的心。多难兴邦。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功,四川灾区人民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

    入伍7年来,桂阳先后参加火灾扑救300余起,完成700多次的抢险救援以及社会救助任务,与战士们一起,抢救了100多人的生命。在火炬传递现场,桂阳从老红军王道金手中接过“祥云”火炬。他说:“我接过的,不仅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更是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我们年轻一辈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火炬手袁仁国: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是光荣更是责任

    新华社贵州遵义6月14日电 (记者 石新荣)“能够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是光荣,更是一种责任。”奥运火炬传递遵义站最后一棒火炬手、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袁仁国说。

    遵义是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贵州省境内传递的最后一站。在遵义汇川体育场,在现场群众雷鸣般的欢呼声中,袁仁国高举“祥云”火炬,点燃了圣火盆。

    “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传递的是关爱,是和谐,是发展!”袁仁国说,“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今天,圣火传递还包含了所有中国人对灾区同胞的关爱与祝福,展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共克时艰、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所以,在我和许多高举火炬的人心里,这火炬的分量很沉很沉!”

    事实上,茅台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第二天,即5月13日,国酒茅台第一批向灾区捐款500万元,此后再捐3170万元用于灾区修建敬老院、孤儿院和希望小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火炬手袁仁国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在茅台酒厂工作的32个春秋里,正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学徒干起,老袁当过搬运工、酿酒工,不管是当工人,还是作为企业管理者,他在每个岗位上都尽职尽责,并获得贵州省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酿酒大师等光荣称号。

    在白酒行业这个竞争激烈的特殊运动场上,袁仁国与国酒人“努力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成就了茅台集团在全国白酒行业中的三个唯一和一个第一,即:唯一的国家一级企业,唯一的特大型企业,唯一的荣获国家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的企业和全国白酒行业第一批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

    百年奥运,薪火相传,它“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我们将在奥运精神的激励下,把国酒品牌做强、做大,以此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袁仁国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