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 最新报道
 
北京奥运期间近30家博物馆可提供7种外语服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11日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

    “从博物馆馆长到保管员,甚至保安人员2007年年底前全部需要上‘补习班’,北京市130余家博物馆约11900名‘博物馆人’将参加培训。”9月10日,从市文物局获悉,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近30家博物馆将实现7种外语服务。

    建志愿者库实现多语种服务

    目前,北京市大部分博物馆可提供汉、英、日、法4语服务。为满足更多参观者的需要,2008年各博物馆将“量体裁衣”,推出不同类别外语服务。比如首博等综合类馆将提供包括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在内的11种外语服务,孔庙国子监等颇受东方观众青睐的博物馆,则侧重提供韩、日语讲解。

    三类预计成为国外游客云集的博物馆将被重点“关照”,2008年保证推出7种外语服务。一类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等,“墙内开花墙外香”型馆,具有较高海外知名度;一类为故宫等知名综合类馆;一类为自来水博物院等刚刚改扩建完工的新馆。

    “短短一年内完成如此多语种人员配置难度很大,各馆将以建立志愿者库的方式,实现多语种服务。”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超英介绍,各馆将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并培训志愿者。2008年奥运会期间,志愿者和多语语音导览器将“上岗”。各馆皆安装无障碍设施除了多语种培训,对残障人的服务也是奥运培训重点。北京市大量博物馆设在古建中,为了保证游客,特别是残疾人游客能无障碍游览,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已组织无障碍专家和文物专家为古建“把脉”。

    目前,故宫午门已安装轮椅升降机;八达岭长城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已申报国家文物局;智化寺等7家古建博物馆已完成无障碍设施建设。“无条件建设无障碍设施的博物馆须在门口公告,并有专人负责帮助残疾人参观。”刘超英说。

    手语等无障碍服务也已开展。目前,市文物局正准备出版一部“口袋书”,将常用英语口语、手语单词一网打尽。

    相关新闻

    首部礼仪规范年内实施

    9月10日,《博物馆行业服务行为规范》及《博物馆服务礼仪手册》试行版新鲜出炉。这是北京市首部博物馆行为准则,2007年内两部规范将在全市推广并实施。

    据介绍,细是这两部规范的最大特点。比如以往只简单规定讲解员衣着要整齐,而此次《博物馆服务礼仪手册》中明确注明,所有博物馆服务人员须统一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