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奥运火炬手芮成钢手持火炬进行传递。当日,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在江西南昌举行。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新华社快讯:16日上午8时10分,北京奥运圣火在南昌市八一广场开始传递。跳水名将、奥运冠军彭勃为第一棒火炬手。
南昌“祥云大道”:以圣火的名字命名
新华社南昌5月16日电(记者陈春园)奥运火炬“祥云”在南昌市传递前夕,南昌市昌北红谷滩新区一条尚未命名的城市干道终于有了自己的路名——“祥云大道”。
2006年,南昌市在外环线上、南昌大桥上游约5公里处,建成了一座跨越赣江连接南昌、昌北的重要桥梁。从生米大桥西桥头到西外环立交,新修了一条总长度约5公里的城市干道。南昌市地名委原准备以南昌古地名为其命名,但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南昌市地名委顾问陶端正告诉记者,今年4月底,北京奥运火炬“祥云”在南昌市传递线路拟定后,他发现这条未命名的道路是圣火传递的必经之路,于是萌发了以“祥云”命名的念头。
陶端正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同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南昌市地名委正式向市政府递交了命名报告。报告递交上去后一路“绿灯”。几天后,市长胡宪亲自签批了报告,把这条路正式命名为“祥云大道”。
16日上午,“祥云”火炬从八一广场、阳明路传递到八一大桥东头后,经汽车转场到生米大桥,由火炬手从东向西继续接力传递。下了生米大桥,就是祥云大道。火炬手再经傩文化公园、南昌大学、摩天轮,一路传到南昌境内的接力终点——红谷滩世纪广场。
祥云大道飘“祥云”。陶端正兴奋地说:“这很可能是全国第一条以北京奥运火炬名字命名的城市干道。”
市民梁奇峰表示,“祥云大道”这个名字好,有了这条道路,南昌就永远把奥运圣火留下来了。

5月16日,当地群众在观看圣火传递时打出“汶川挺住”的横幅。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爱心系灾民 南昌绵延5公里留言条幅
新华社南昌5月16日电(记者郭远明)奥运圣火16日在“英雄城”南昌传递。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沿赣江边约5公里长的留言条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条幅上人们饱含深情的留言,展现了人们对奥运成功举办的祝愿,以及对四川地震灾区的关切之情。
在南昌市奥运圣火传递现场,南昌市八一大桥至南昌大桥之间,记者看到,绵延约5公里的留言条幅展示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赣江之畔。白底的长幅上,“英雄城儿女为奥运加油”、“传递激情传递爱,你我同行抗灾害”等红色字体非常醒目。
长长的条幅上,十多万南昌市各界群众在上面留下了对奥运的美好祝愿。市民刘嘉在上面留言,“衷心祝愿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我的祖国更加强大”;市民罗奇峻留言,“为奥运在中国举办而自豪,为我的祖国骄傲”。
在南昌市的圣火传递活动中,抗灾害、援灾区成为火炬接力的一个重要主题。条幅上的留言体现出广大南昌市民对四川地震灾区的关切之情。市民盛世元留言,“支援四川灾区,大家一起行动”、“我们是四川灾区坚实的后方”。市民张雪亮的留言爱意浓郁,“我们用爱与四川灾民共渡难关”、“四川的同胞们,全国人民在后面支援你们,扛住”!
其中一些市民的留言不乏乐观主义的精神。“地震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风雨过后是彩虹”等留言,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芬兰火炬手施约翰:我在中国举起了“祥云”火炬!
新华社南昌5月16日电(记者刘晨 林艳兴)穿着火炬手服装的芬兰人施约翰,看上去就像个职业运动员,跃跃欲试的姿态让人觉得他随时准备接过火炬,健步起跑。“我要告诉远在芬兰的朋友们,我在中国举起了‘祥云’火炬!”
16日,35岁的施约翰在奥运圣火传递南昌站的活动中担任了火炬手。“因为工作关系,我不能到北京去亲身体验奥运会的盛况。但是,能够在南昌举起火炬,我已经没有遗憾,”施约翰说。
施约翰在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任技术经理,同妻子和3个儿子在这座城市生活了近两年。“两年前,芬兰的朋友们都劝我不要来,说我不会适应。但我不仅来了,而且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施约翰面带笑意地说。
施约翰是个十足的运动迷。“我喜欢各种体育活动,不忙的时候会到健身房去锻炼,一周去三四次,规律的运动让我始终能够保持充沛的体力,”施约翰说。“我想这也符合了奥运精神。”
闲暇时,施约翰还喜欢带上相机,穿梭在南昌的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
谈及在四川汶川发生的地震时,施约翰表示,他既为中国发生重大灾害而难过,又为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民族凝聚力而感动。“我也为灾区捐了款,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渡过难关,重建家园,”施约翰语气坚定地说。
日籍火炬手資延豐子:我要把“祥云”火炬当作“传家宝”
新华社南昌5月16日电(记者刘晨 林艳兴)“能够成为南昌唯一的外籍女火炬手,我觉得既意外又幸福,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54岁的日本人資延豐子16日告诉记者。
当得知可以拥有“祥云”火炬时,資延豐子更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说:“我要把火炬带回日本,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
2008年4月初,資延豐子作为志愿者同丈夫一起来到南昌中日友好会馆担任3个月的日语教师。“虽然是第一次踏上南昌这片土地,但我一点也不觉得陌生,因为它和我的故乡高松市十分相似、风景如画,市民们热情好客,让人感到很温馨。”
資延豐子告诉记者,她在日本的时候就结下了不解的“中国缘”。“我喜欢中国文化,经常和当地的中国留学生交流。我们会一起包饺子、出去玩,大家在一起关系很融洽。”
来到南昌后,資延豐子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她的学生们。“我教学生们通过画画、唱歌学习日语,让他们看到日本更富生活气息的一面,这样原本单调枯燥的语言学习也会变得有趣起来。”
说起圣火传递,資延豐子表示:“此次火炬接力让我感动,它传递的不仅仅是奥运的火种,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如圣火般真挚、火热的情感,我会在内心为北京奥运会祝福,并在回国后,向更多的日本人传递这份热情。”
外国友人南昌迎圣火
新华社南昌5月16日电(记者林艳兴、刘晨)“真没想到,身在异国的我还能参加奥运火炬接力!”得知自己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消息后,54岁的日本人資延豐子兴奋地跳了起来。她说:“我要将‘祥云’火炬带回日本,成为我的‘传家宝’,代代相传。”
在16日北京奥运圣火南昌站传递的208名火炬手中,有4名外国友人;能成为奥运火炬手,这4位外籍人士都很兴奋。从15日开始,芬兰人施约翰就把火炬手服装穿在了身上,看上去像个职业运动员。他说:“我要告诉远在芬兰的朋友们,我在中国举起了‘祥云’火炬!”
此外,在南昌的国际友人、外国留学生还组成了迎奥运方阵。在当天火炬传递的南昌大学点,有来自佛得角、日本等30个国家的留学生100余人,同学校8万名师生一同迎接奥运火炬的到来。
来自老挝的南昌大学留学生贾丽娜来中国4年了,她说:“奥运会能在中国举办就像能在自己国家举办一样高兴。祝福北京,祝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