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文娱]上海10所高校博物馆将免费开放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01日   来源:解放日报

   

这是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里,通过电脑可以显示出人的穴位。 

    从今年起,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将资助建设一批高校博物馆,每家博物馆每年获得资助8万元,各高校给予配套经费,使博物馆进一步规范展出标准,优化展览模式,充实管理和技术人员,增强展览和教育功能。首批资助建设的10所高校博物馆,明年将向全市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博物馆,尽显神农百草岐黄千年的博大精深。商周时代的青铜研钵,证明那时古人已学会加工中草药;一套南北朝的手术刀,竟与现代手术刀一样有出血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药方,已记载了茅香、桂皮、花椒的大名;乾隆皇帝御赐的针灸铜人,算得上国内孤品。

    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汇。博物馆里的高科技可以让你亲身体验中医诊断原理。在模特“人”的“足三里”穴上,用细细银针一扎,旁边的电脑就会提示“足三里,穴位正确,此处可以缓解胃痛、呕吐、失眠……”

    华东师大古钱币博物馆,收藏了历朝历代完整钱币系列,藏品多达上千件,在国内高校同类博物馆中钱币系列最齐全。徜徉钱币海洋,可以长不少见识: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用的刀币、布币、贝币、环钱;那是汉代用的五铢钱和王莽改制时用的钱币;唐宋以后,每个朝代的皇帝都发行钱币,印上年号,一茬茬的钱币这里也齐齐收藏着。

    还有一种特殊的钱,名叫“花钱”,铜制的印有花纹,大的有拳头般大小,不是用作交易,而是具有吉祥、观赏、避邪之类的寓意。

    一栋小巧的中式小楼“泊”在上海交大校园里,这里是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进入航运史馆,可见占据整个墙面的航海图上,不同颜色闪烁的灯珠显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航海路线,从史前的简易竹筏使用地域、隋唐时期航海图,一直到近代中国的海运到达点。

    别具特色的“沙船”展厅,让参观者看到上海的前身。在古代,上海还只是海滩,一般的船无法在浅滩上行驶,于是古人设计出可以在沙上滑行的平底船,这样,江南的粮食就可以顺利运到京城。

    10所高校博物馆

    台湾高山族博物馆(复旦)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交大)

    古钱币博物馆(华师大)

    中华服饰博物馆(东华大学)

    东方乐器博物馆(上音)

    中国鱼文化博物馆(上海水产)

    戏曲艺术博物馆(上戏)

    陶瓷艺术博物馆(上海师大)

    印刷博物馆(上海理工)

    中医药博物馆(上海中医大)(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