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06年教育工作回顾>> 扎实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30日   来源:教育部

    2006年,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涌现了以孟二冬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模范教师。人事部、教育部授予汪来九、陶海林、张昭、王玉贵四位同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教师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劳动者之歌”》栏目集中连续播出汪来九等10位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汪来九,安徽省黟县宏潭乡毛田教学点教师。35年扎根山区,献身农村山区教育事业。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师德高尚。他所教的学生无一辍学、无一留级、学校无一安全事故,毕业的学生无一人违法犯罪,先后有70多人考上了高中、职高、中专和大学。他潜心钻研,积极探索,总结出独特的“七级复式教学法”,教学业务精湛,成效显著。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学校、为山村、为社会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李月娥,山西宁武县余庄乡硫磺沟小学特级教师,扎根山区38年,为山区教育事业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颂歌。1980年毅然辞去余庄中学校长职务,肩负复式教学改革课题,重新回到阔别五年的硫磺沟小学。她研究复式教学写下了二十多万字的笔记和教学经验论文,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文章,一篇论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曾两次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邹有云,江西九江市永修县柘林镇黄岭村小学太阳山教学点教师。30年坚守在位于大山深处的太阳山教学点。经他努力,学生入学率达100%。他坚持开展升国旗、主题队会等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山沟教学点充满生机,深受山民喜爱。他家庭负担很重,收入很微薄,但他还要为贫困生垫付书杂费,遇到库区涨水,他要翻山越岭为孩子开路,把学生一个个送回家。他积极探索复式教学新方法,为全县复式教学教师上示范课,所任教课程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群众赞扬他是一位“站在太阳山上托起太阳的人”。

    盘振玉,湖南省郴州市塘溪乡五马垅小学教师。24年如一日,扎根边远贫困的大瑶山区。为尽早修复被山洪冲毁的学校,借钱盖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她和家人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将教室旁的土丘开成平地做操场。她无微不至关怀学生,为住校生洗衣做饭、开荒种菜、治病防病。她坚守一人一校岗位,进行瑶语和普通话“双语”教学,将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山村的学校和学生。

    张昭,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何家营小学校长。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心公益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01年7月,陕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袭击,镇安县黄家湾乡希望小学被大水冲毁,时任韦曲街道申店小学校长的张昭同志,四处奔走,把镇安县黄家湾乡希望小学64名学生接回申店小学,直到当地校舍建成,学生平安返校。担任何家营小学校长期间,在搞好学校工作的同时,他又积极参与何家营鼓乐的研发工作,并在学校建立鼓乐队,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被传承下来。2006年7月13日凌晨,张昭同志在学校值班时,发现两名盗贼正在行窃。在与盗贼英勇搏斗中,身受重伤。

    陶海林,海南省工业学校担任工业会计学专业教师。他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在患肺炎住院期间,还坚持带病给学生讲课,曾两次晕倒在讲台上。多年来,一直默默地资助多名贫困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资助金额达6万多元。为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模拟教授法”,并自编教材,自费印刷提供给学生学习,自筹经费购买股票研究证券市场规律,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他忠于职守,淡泊名利,拒绝了各类企业的高薪聘请,一心扎根边远山区学校任教。

    王玉贵,山东省阳信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任教27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连续送过七届高中毕业班和五届初中毕业班,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他尊师爱生,乐于助人,在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他多次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严于律己,身正示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同志们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赞誉。2005年3月12日晚,王玉贵同志在值班巡查时,发现一伙不法歹徒在教学楼殴打学生,他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制止,徒手与歹徒搏斗,被歹徒连砍5刀,其中一刀险些刺穿胸腔。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王玉贵同志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自己的鲜血保护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李元昌,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李元昌大学毕业后,毅然弃城回乡,在榆树县秀水乡第二中学成功进行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教学改革试验,被誉为“农村教改实践家”。1999年调任省教研员之际,李元昌已重病在身,但他坚持深入农村学校,帮助农村学校解决办学困难,在全省范围建立了农村“教研教改基地”、“教研教改基地校”和“县级三级教研网络”,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他创设的集教研、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模式,使农村教师教研培训在困境中找到了一条出路,对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借鉴意义。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自1965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积极投身发展心理学研究与教学,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120余篇,学术专著15部,学术造诣高深。他积极探索,执着追求,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与行的统一,主张教师应从“师业”、“师爱”、“师能”和“师廉”等方面提高师德,为人师表。他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潜心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奉献祖国的高尚情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影响学生。在他的教育影响下,16名出国学习的博士生中,15人按时回国。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十几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倾心尽力,教书育人,先后为3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过多门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坚持教学改革,不断吸收学科领域中新的进展和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负责和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6年获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科研方面,一直从事工程热物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负责、参加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004年获“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发表研究论文210篇,出版著作、教材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