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大力支持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化研究所、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等10多个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2006年为每个基地各投入不少于70万元经费(其中教育部30万元),各批准2个重大项目。
以招标和委托立项等形式,设立一批体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新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课题。在继续支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中国改革实践”、“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体系建构与建设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研究”等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基础上,2006年新设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等2个课题。力争通过重大课题的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产生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科研成果。
着眼于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在教育部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学科,批准一批研究课题,如:《执政党的日益成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规律性问题研究》等。在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中设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等35个课题。这些课题共投入经费数百万元,一大批教师参加课题组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为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创造了条件。
通过重点基地建设和课题立项研究等工作,高校教师围绕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创新体系等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推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取得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