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06年教育工作回顾>> 高等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30日   来源:教育部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包括十个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新人培养和培训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精品奖励计划,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改革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大刊工程计划,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专项基金计划。

    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成效显著:

    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成果。据统计,“十五”期间,高校共出版著作达11万多部,比“九五”增长53%;发表论文107万多篇,增长71%;提交研究报告7.5万篇,增长2.5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方面,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有重要价值的学术精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自2004年以来共评选了三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共580人获得资助。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达到34万人,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五分之四以上。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和重大攻关项目为人才培养和汇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调动了高校和地方科研经费的大幅增长。“十五”期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从“九五”期间的1.7亿元增长到4亿元;各高校的社科科研经费达52亿,其中政府投入21亿,比“九五”增长5.5倍。

    促进了科研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数量上的增长提出了提高质量的要求,也为提高质量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从教育部到各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把科研管理的重心从重数量增长转移到重质量提高上来,为“十一五”期间提出科研发展新思路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已建立了面向全国高校的科研信息交流平台、重要研究成果的公告平台、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布平台,已成为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的专业性门户网站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已开发了8年数据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和国内电讯网上向社会各界提供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于2004年启动运行,目前已构成由全国中心、区域中心、学科重点中心组成的一个文献网络,对促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科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提高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水平。在“繁荣计划”的推动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交流迅速发展,水平和层次也不断提高。“十五”期间,高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约2800次,比“九五”增长2.4倍;参加国际会议10万多人次,增长2.5倍;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1.3万多篇,增长1.6倍;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2600多个,增长1.8倍。有近800部署名为第一作者的中文著作被翻译成外文,有7000多部外国著作被翻译成中文。中国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明显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