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明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扩大内需、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统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重点建设工程,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争取更大发展、更好发展、更快发展。
着力建设“八大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
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老工业基地改造工程、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程、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
黑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12月24日至25日在哈尔滨举行。
省委书记吉炳轩,省委副书记、省长栗战书,省政协主席王巨禄,省领导杜宇新、杜家毫、龙新南、李延芝、盖如垠、衣俊卿、刘国中、黄建盛、宋凤鸣、刘东辉等出席会议。
吉炳轩同志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200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明确提出了关于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规划构想,安排部署了明年要着力抓好的重点任务。栗战书同志在讲话中围绕推动更好更快发展重大举措的实施、降低危机的影响和风险、“扩大内需、保增长”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保持明年全省经济增长的总体要求。杜家毫同志作了会议总结。与会同志进行了分组讨论。
会议指出,2008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省情认识,努力把思想统一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上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集中力量谋发展、抓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顺利推进,成效明显。今年以来,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大力推进工业大项目建设工程,加快进行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全面筹划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尽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继续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建设,并诚心组织对四川等省地震灾区援建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这些成绩充分说明,要实现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抓发展,始终坚持抓速度,始终坚持抓基础,始终坚持抓重点,始终坚持抓民生,始终坚持抓项目,始终坚持抓改革,始终坚持抓落实。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金融业发展、进出口贸易、农业和工业生产等也带来一定冲击,实现明年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难度将加大。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变化,为我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提供了机遇。我们既要头脑清醒、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之策,又要看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的趋势,进而坚定信心,充分估计困难,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发展中化解危机。
会议认为,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很多,潜力很大。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力争用一、二年时间,使全省发展速度达到13%,再经过一、二年努力,发展速度提高到15%。争取三年时间全省GDP达到一万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一千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增长,从根本上摆脱长期落后的被动局面。明年要突出保增速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必须密切关注产业、行业、企业运行变化,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实行分类指导,实现“以丰补歉”。对人为不能遏制下降局面的,要力争小降或少降,但决不能出现负增长;对有下滑趋势的,要力保不下滑,力求有增长;对有增长势头和潜力的,要努力多增点、快增点;对一定能够增长的,要确保增大些、增多些。
会议提出了黑龙江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规划构想,即着力建设“八大经济区”: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引进高新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三大任务,采取新举措、建立新机制,全力开创新局面。突出抓好核心示范区和重点园区建设,集中建设好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安达、肇东五个重点园区,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思路,创新方式,围绕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和高新科技项目,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主动地同金融部门、中直企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和有实力的外资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寻找合作伙伴。抓紧完善工业走廊建设规划,开发建设出高质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现代化城市新区。
——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牡丹江煤炭资源储量占全省的92%,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生物工程等产业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落实重点项目,全面规划建设电网、交通等基础设施。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步伐。
——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我省位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位置,要积极主动推进这一区域的经济贸易合作,以哈大齐工业走廊等经济板块为依托,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以边境口岸为节点,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经济贸易开发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发展战略互动对接,以绥芬河、黑河、东宁、同江、抚远等重点边境口岸为节点,建设连接国内生产基地和国外商品市场的跨国物流网络、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体系。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到我省重点边境口岸投资创业,兴办市场,努力形成立足龙江、服务全国、辐射欧亚、通往世界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到2010年,功能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基本得到控制;特色产业、生态产业等替代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以生态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继续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补助标准。坚决杜绝超计划、超限额采伐,有计划调减木材产量,加强对珍贵树种和草原、湿地的保护,加快推进生物多样化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林下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林工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要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业基础建设,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着力打造销售收入千亿元以上龙头企业集群,围绕水稻、大豆、肉类、渔业、乳品、禽蛋加工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创出一批知名品牌。
——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围绕实施精品旅游战略,集中力量建设好“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镜泊湖渤海国旅游集合区、兴凯湖旅游度假集合区、神州北极旅游度假区、大庆温泉旅游度假区、小兴安岭森林旅游度假集合区、凤凰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区”等龙头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具有国际性、地域性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旅游精品和品牌,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过渡。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以牡丹江为核心,以绥芬河、东宁口岸为前沿,以滨绥铁路、绥满公路为轴线,以周边内陆县(市)为依托,呈带状分布的经济区域,要紧紧抓住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战略机遇,把这一区域建成东北亚地区的加工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形成口岸、临岸地区与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带动、支撑全省沿边开放的先导区。依托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境内、境外两个基地一起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的战略升级,使对俄贸易加工区成为我省沿边开放的核心区,对俄、对韩、对日经贸科技合作战略的前沿区。
——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以培育和发展特色骨干企业为主要任务,努力整合各种科技资源,鼓励和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核心技术领先、服务平台完善、管理模式先进、基础功能完备、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科技产业园区,发挥高新技术集聚效应,带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优先发展重点园区,以黑龙江中东部对俄外向型星火产业带建设为重点,支持对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搭建科技平台,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推动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
会议强调,黑龙江明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扩大内需、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统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重点建设工程,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争取更大发展、更好发展、更快发展。
会议提出,为贯彻落实明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切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着力抓好“十大工程”:一是抓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下力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搞好耕地保护,提高粮食仓储和运输能力,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二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绿色食品业,加快培育专业村和专业乡镇,推进农村公路、清洁能源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解决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健全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抓好老工业基地改造工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为依托,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四是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程。促进大项目建设向园区集中,积极与国内外产业转移进行重点对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抓好大项目推进落实,切实改善投资环境。五是抓好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确保完成公路建设目标,加快铁路、民航、航运建设。六是抓好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积极开辟新的贸易渠道,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与我省企业合作开发境外资源,加快推进沿边开放带基础建设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旅游业,搞好黄金旅游线路建设,做好重点景区景点规划建设。七是抓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不断深化科技、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快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八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全面加强大小兴安岭生态建设,加大湿地和草原保护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九是抓好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按照“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目标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城市,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城市良好形象。十是抓好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抓好扩大就业再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推进农村扶贫开发,解决好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加大财政对教育薄弱环节的投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平安龙江”建设。
会议强调,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八大经济区”的提出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认识升华,是对我省区域发展思路的完善创新;“十大工程”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基本抓手和重大举措,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有效之策。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委部署,一要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把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明年应对危机保增长最基础、最必要的工作来推进,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主体、加强投资管理。尤其要进一步突出投资重点,确保完成公路建设、机场建设、水利建设、电力建设和航运建设各项工程任务。二要抓住重点,力保可能下行的装备、石化、煤炭等重点行业,石油等重点产业,全省列入重点监控的114户重点企业不下滑。必须把保重点、保“大头”作为明年应对危机保增长最紧迫、最突出的任务来落实,对石油、装备、石化、煤炭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一个行业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调研、指导,抓紧帮其解决困难和问题。要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要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新活力,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旅游支柱产业、把物流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促进房地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促进内外贸持续稳步增长、壮大医药和绿色食品产业、推进冶金、建材和建筑业发展壮大、提升林木产业竞争力、推动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四要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推动文化繁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再就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动城镇“三供两治一绿”工程、“三棚一草”工程、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做好“平安龙江”建设工作,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要加快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逐步将财政转向“民生财政”,使预算成为“民生预算”。各级金融机构要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会议要求,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我省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真正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副省级领导同志、市(地)委书记及市长(专员)、中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本科院校党委书记、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党委书记等出席会议。 (记者 焦明忠 贾辉 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