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拉动内需的决策,再次为吕梁经济结构调整注入动力。2008年,面对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仍分别增长15.2%和57.1%,增速均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62.5亿元,同比增长18%。
针对服务业滞后的现状,近两年来,吕梁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增长方式转变、发展道路转轨的重大战略举措,按照“突出一区、提升两市、强化一线、联动三片”的发展布局,坚持“政府推动、项目牵动、政策撬动、内外互动”的原则大力推进。目前,经过筛选确定的176个总投资200.2亿元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121个,完成投资31亿元。同时,紧紧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加大招商与开发的力度,使旅游产业走上了较快发展的轨道,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去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19.01万人次,增长15.91%。实现旅游总收入29.71亿元,增长44.15%。
煤、焦、铁、电、化工和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通过实施园区集聚、项目推动、循环经济牵动和扶持自主创新等战略举措,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竞争力大大增强。目前,全市建立自主研发机构的科技型企业达到168户,其中有44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家和省市空白,占全省新产品开发的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形成的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62.4%,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24户,其中37户进入全省大型企业行列,16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30万吨以上的煤矿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开采。去年,吕梁节能减排交易中心在北京成功挂牌运营,实现了与国际能源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
全力加强“三农”工作。全市林果、畜牧、优质小杂粮、蔬菜和劳务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已成效显现,形成了一批规模适度、要素集中、标准化生产的特色农业带、产业群,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近千户,其中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5户,亿元及5亿元以上的4户。农村整体经济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增长15%。目前吕梁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刘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