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世博会>> 重要信息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谈上海世博会筹备与特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1日   来源:人民网

    2008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期间,“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了代表委员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3月10日上午10点,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周汉民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畅谈上海世博会的筹备与特色。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网友朋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城市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变化和发展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都希望城市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天来到我们强国论坛做客的嘉宾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非常欢迎周局长做客强国论坛。

    [周汉民]:各位网友上午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周局长能够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强国论坛与网友朋友们进行交流,也希望网友朋友们能够积极地为周局长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世博会是一个展示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等方面的一些成就,也是一个国际的大型展览会。在十七大报告和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上海世博会,您作为上海世博局的副局长,您觉得中国举办世博会的意义是什么?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位网友叫做“卓玛的眼泪”,奥运会大家都是很熟悉,但是世博会到底是什么?上海世博会举办到底对中国有什么样的意义?请周局长为我们解答一下。

  [周汉民]:世界博览会历史有157年了。刚才网友的问题谈到世博会和奥运会的关系,其实是世博催生奥运,首届奥运会就是在某一届世博会举办期间,在世博会会址所举行的。当然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奥运会曾在人类和平时期对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追求,是一种综合性的体育赛事。世博会是人类新思想、新文化、新科技、新创造和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为新为先、为新为大,所以157年来,世界博览会在28个国家已经举办了124届。中国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综合类世博会。刚才您的问题是问中国的意义何在?我认为有三个层次。

  第一,我深切地感知,今年的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对中国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它理应成为中华民族伟大腾飞的阶梯。我可以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两个邻国,在战后分别崛起,今天都成为世界的强国。一个就是日本。日本在1964年举办过东京奥运,1970年举办过大阪世博。而韩国在1988年举办过首尔奥运,在1993年举办过大田世博。

  [主持人]:上一届世博会就是在日本的爱知。

  [周汉民]:上一届世博会是2005年在日本的爱知举行,那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五届世博会,也就是说,日本从1970年大阪世博会,1975年冲绳世博会,1985年筑波世博会,1995年举办花卉世博会,到2005年举办爱知世博会。所以世博会理应成为民族腾飞的阶梯。

  第二,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因为往届世博会都在发达国家举办,其实历史证明,这些国家举办世博会的时候,大致是这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我举一个例子,比如美国。今天世界最强盛的国家—美国,它的工业化道路其实就是举办世博会的历史。美国举办首届世博会是在美国革命胜利100周年,1876年。在美国的革命圣地——费城。最近的世博会,1985年,美国共举办了17届世博会。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斯波肯、芝加哥、费城、丹佛、新奥尔良、纽约,无不留下世博会伴随美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轨迹。

  所以第二个意义就在于它会提升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水平。

  第三,极大的激励国家的国民意识、国家意识,那就是民族的责任心、自豪感,以及中国为这个世界理应做出的贡献。我个人感觉,我们对世博和奥运的期盼,其实就是对世界又一次重要贡献的期盼。这是我们全民共同的心愿。

  [主持人]:通过刚才周局长从三个层次分析世博会的意义,我们也可以看出,世博会其实在世界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我们知道世博会有国际影响。这边有一位网友说,周局长您好,非常欢迎您来到强国论坛,您觉得上海世博会的国际影响力将会达到什么程度?同时我们也很想知道,现在已经确认来参加世博会的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已经有多少了?

  [周汉民]:谢谢您的问题。国际影响力是我们世博会举办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因为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中国作为东道国,上海作为承办地,已经做了哪些努力,同样在于,会有多少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间,与我们共襄盛举,共享一种幸运。第三,我们也十分关注这届世博会会有多少人来参观,来感受,来欢聚,来交流,最后形成国际氛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合作。因而,我们上海世博会在申办的时候,2001年就树立两个崇高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我们希望能够邀请到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展,我们绝不能让某一个国家由于地域的遥远、由于国力不足,或者由于其他的原因,被世博会边际化,我们希望这次世博会能够开成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盛大的和平聚会。因而,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目标是我们崇高的追求。第二个目标,我们希望有7000万人次,能够从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一共184天的时间,实地考察、参观。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9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确认参展。这已经打破在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所创下的155个主权国家和17个国际组织,也就是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作为官方参展方的历史记录。所以人们说,我们不仅打破历史,我们仍然在创造历史。我们希望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踊跃地报名,来参加这届世博会。因为今天离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还有782天的时间。

  与此同时,我们来论它的国际影响力。不仅是看它有多少国家参与其间,有多少游客纷至沓来,更在于这一届世博会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而这一主题与国际关切的关联性。世博会从1851年开始,到1933年是没有主题的,他们当时主要是展示创造性的成果,就是产品为主。但是从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到今天,世博会都是以主题作为它的思想指引。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成了世博会的主题。

  城市为什么成了世博会的主题?其实在200年前,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1800年的时候,全世界大概只有2%的人居住在发展程度不等的城市,但是今天,到了2007、2008年,去年的5月份,联合国宣布人类进入“都市时代”。它的标志就是我们这一星球65亿人,有一半以上已经来到了城市。所以城市既带来了希望,同时又带来挑战。这一主题的选择,回应了人类一个深切的考虑,那就是我们如何能够在迎接挑战的基础上,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由此可见,这次世博会的国际意义,不仅在于参与,更在于在这一主题下,人们如何能够各展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形成共识,以此引导人类向未来迈进。

  [主持人]:通过刚才周局长一连串数字,我们也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真的是国际影响力很大,外交影响力也是非常大。您刚才提到,目标要有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7000万人次参加上海世博会。我们也看到上海世博会真的是中国面向世界、展示我们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就。同时它也是与各国参展团进行交流的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上海世博会将如何展现我们中国呢?

  [周汉民]:这个问题是最深刻的问题,也是每天萦绕在我们心中的最大的问题。刚才我们谈到,世界博览会需要合力,但是,首先需要的是东道国的努力。人们始终要问一个问题,本届世博会,中国作为东道国的国家名片是什么?我以为,这张名片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馆区”。按照惯例,世界博览会,东道国应当建一个国家馆,我们这一次国家馆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主建筑冠名叫“东方之冠”,它是以中国古代建筑学中的一种斗拱技术设计的造型。所以中国馆的建筑风格已经投射、折射、反映出我们一个强烈的心愿,就是希望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中国思想能够在中国馆中得到传承。

  我们希望中国馆贴近我们的主题,回应我们自己所选择这一主题提出的问题“城市美好”。因而中国馆力求做到我们的展示能够反映中华伟大文明在城市发展中所形成的智慧和成果。所以我们正在国家层面上有一个领导机构,同时,要有专门团队,进行规划和布展。

  不仅如此,刚才我谈的是国家馆区,不仅有主体建筑叫“东方之冠”是我们国家的名片。它同时要将全中国内地的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积极性全部调动发挥出来。这次我们会在中国馆区内有一个“地方政府馆”,内地的31个省、市、自治区将联合展示,同时考虑到“一国两制”,台湾馆、香港馆、澳门馆,同在展区内,但是可以独立的有一个建筑。所以,这一次我们的展示,不仅是中国馆要和其他国家的馆相得益彰、相映成序,交相辉映,与此同时,我们地方馆和港澳台馆也力求体现各自的文化传承、民族特色、自然风貌和伟大创造。所以,我相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中国展区一定是引人入胜之处,但是还必须全力以赴达此目标,这是刚才我说每天萦绕在我们心中的大问题。我们得把我们的心愿落到实处。

  [主持人]:我在网上看了中国馆的效果图。感觉真的是像天下粮仓一样,非常富庶,非常的漂亮。我知道很多人都很关心,中国馆里面有什么重磅推出的镇馆之宝?

  [周汉民]:这个问题是中国馆规划团队认真考虑的问题。我相信,我们不仅会有一件镇馆之宝,我们应当有数件镇馆之宝。但是,这个镇馆之宝还得要回应主题的诉求,还得要体现它自身的文化含量、科技价值。当然,目前由于没有最后的定夺,我们也不便说。但是可以相信,我们如此深厚的历史,如此广袤的国土,是一定会有真切体现主题的镇馆之宝,让世界为之赞叹。

  [主持人]:今天先留一个悬念,等到2010年5月1日那天,这个悬念一定会揭晓的。我们来看网友的问题。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为了上海世博会的筹办,上海的城市建设和交通有没有哪些变化?对于市民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周汉民]: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是好。因为本届世博会的举办不是为办世博会而办世博会,对上海的意义来说,同样是很深的。首先它将极大的改进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最核心的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刚才我提到我们这次要准备7000万人次来参观。7000万人次必须进得来、游得动、出得去。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海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到中国其他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交通就实在很重要。

  我们的目标是上海7000万游客到访上海世博会,有内地的,有海外的。主要的交通设施应当是公共交通设施。所以为此,我们首先进行的就是地铁建设和现代化运营推进。上海在2006年一共有五条地铁,总里程是145公里长,到去年年底,我们又修了新辟了三线二段,今年上还有八条地铁线,总里程达到260公里,到2010年世博会开幕之际,上海世博会所在的城市,也就是上海的地铁,整个网状结构,包括13条地铁线总里程400公里,它应当承载7000万游客之一半的运量。与此同时,上海正在扩建交通枢纽中心站的建设,我们称为虹桥站,就是今后上海铁路站、上海铁路南站和虹桥综合枢纽站共同启用后,我们在2009年年底可以达到这一目标。铁路承运能力就可以突破8100万人次/年。

  还有就是空港的建设。我们浦东国际机场的第二航站楼即将正式启用,也就是浦东现在有三条跑道,虹桥机场有两条跑道,五条跑道满负荷地投入使用以后,我们两座国际机场的旅客承运能力一年可以达到8600万人次。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充分利用浦江水上运输的能力,客运码头也在更新和改造。

  总的来说,世博会对上海最重要的影响和贡献,首先是使得上海基础设施现代化能够提前实现。与此同时,世博会对上海工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会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推动。

  [主持人]:通过周局长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在城市、交通等方面的硬件建设,为上海世博会的外围环境提供了非常好的空间。

  [网友黄晨灏]:周局长您好,请问上海世博会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有多大?资金来源主要有哪些?谢谢。

  [周汉民]:这是一个十分专业的问题。上海世博会的投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是动拆迁和安置的费用。因为上海世博会的选址是在市中心,浦江两岸,大致是在南浦和卢浦那块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做这一选择就是希望上海世博会的选址对整个上海的城市规划现代化和城市功能再造作出贡献。

  [主持人]:世博会的位置也是相当好。

  [周汉民]:尽管我们着手的是6个月世博会的名义,但是我们应该着眼未来60年上海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投入,第一块是世博园区本来居住的1.8万户居民,涉及到五万五千余上海市民,272家工厂的搬迁和动迁及安置工作。我们进入了尾声,但是还没有最终的完成。因此,这个数字还不是一个绝对值。但是可以说,我们是数百亿人民币元用于动拆迁。

  第二,世博场馆的建设。世博场馆的许多设施是临时性的,但是有些设施必须永久性。这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举措。也就是世博园区要力争做到一次规划、两次开发,首先满足世博会基本功能需求,第二要考虑它的后续利用问题。比如我们世博会建设一轴、四馆,“一轴”就是世博轴,就是世博会的通渠大道,这条道路的建设,将来是一个主道。四馆就是中国馆区。第二讲有五个主题馆。刚才我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我们发展了五个副主题分别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对都市的影响、文化融合和文化传承、乡村互动和都市社区的重建。我们从这五大副主题中提炼出的核心理念,也就形成了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哲学关系。横坐标依次为“我们都是都市人”“都市人”是整个核心,也是我们进行城市发展的对象;第二,“都市”。都市应当充满生机和活力,它是一个生命体。然后进入都市时代应该从世界范围考虑问题,就是“都市星空”。所以横坐标就是都市人、都市生命、都市星空。纵坐标就是任何一座城市,它与人的关系、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既有历史,又有未来的畅想,所以对历史我们要传承,就是文化遗产,就是对未来的畅想,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思考、一种梦幻。所以我们会形成三个主题馆,在浦东地区那个主题馆就是永久建筑,是三馆合一,就是都市人、都市生命、都市星球三馆合一。

  第三,我们会有一个世博中心,就是会议中心。今后您到上海来采访世博会,我们会议中心就设在世博中心内。因为世博中心要起的作用是来的所有国家都有法定的权利选择184天中的某一天,称为“馆日”,将来许多馆日活动都应该是我们的直播中心举行。

  [主持人]:比如把某一天叫做“波兰馆日”、“西班牙馆日”、“中国馆日”。

  [周汉民]:第四个主建筑叫做“演艺中心”。为了使这届世博会不仅有这么多的国家来展示,我们希望有数万场次的世界各国文化和艺术展演。它的主要功能区就集中在刚才提到的“演艺中心”。这些主要建筑再加上其他附属建筑,我们总投资是180亿元人民币。

  然后就是世博要进行营运,现在开始沟通和推介。包括整个世博184天的运营,总费用大概是108亿人民币。

  我们这些投入的三分之二大概是依靠我们的财政。还有三分之一我们力求做到自筹。自筹主要方式大概是三种:一种是我们发行世博的建设债券,我们已经发行了数十亿人民币元的世博建筑债券,我在这里特别向全国人民表示感谢。因为国人踊跃地认购我们世博建设债券,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说,都是上海世博会建设事业的贡献。

  第二个来源是积极发展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国,著名企业成为我们全球的合作伙伴,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有十个全球合作伙伴,比如东方航空、中国通信、中国移动、交通银行、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联合体,还有西门子(德国)、国家电网、中国人保、宝钢集团、美国可口可乐,这十个到目前为止是我们全球合作伙伴。我们还在进行其他的技术磋商,希望还能发展几家。

  全球合作伙伴和一系列高级赞助商或项目赞助商,他们对世博会的贡献是直接的,也是重要的。我们对此也深表感谢。

  第三个来源,我们今后门票的销售。上海世博会的门票发售第一张已经确定在今年9月发售。

  [主持人]:可能很多朋友都很关心,上海世博会的门票价位是多少?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的门票价格位,老百姓完全可以承受。因为我们首先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上海世博会的门票价,在2002年初向国际社会所承诺时就已经明确,是20美元一张,目前大致在160元人民币区间。这样的门票,我们认为是合理的。

  [主持人]:手持一张门票的话,比如进去以后,还需要购买其他的门票吗?

  [周汉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原则上,一般而言,一票通行整个世博园区,这是国际社会的惯例。这就是我们第三个收入。

  总而言之,上海世博会有巨大的投入。这些都是人民的钱。今天在人民网讲人民的钱,我认为十分必要。我们一定要勤俭办博、节俭办博、科学办博,把钱用到应用的地方。但是,我同时要强调的是,本届世博会也一定要竭尽全力,为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拉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我们认为这届世博会潜在的、间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将很难用对GDP的直接贡献率来表达。

  [主持人]:这个贡献率非常大。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世博会的举办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拉动上海和周边地区的合作,对上海地区的对外贸易有着什么样的促进?以及上海世博会如何搭建平台,让全国各省市都能够共同办博?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是国家责任、国家义务、国家行为。我们作为组织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没有全国的支持、参与和合作,上海世博会是不能成功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全国办博的理念。

  其实,世博会从筹备到今天,我们赢得世博会的举办权是2002年12月3日,到现在已经五年有余了,这五年中,我们方方面面筹备工作,尤其是我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工作,都希望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平台上,投入招投标的方式,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而根本不论这些企业具有怎样的地方特征,甚至是他们的国籍。与此同时,我们还经过公开的征集、公正的评审,产生了3批“推荐服务供应商”,就是世博会林林总总的服务,将来的供应商,都有一个政府的正式推荐名录。这些企业入围,都是经过通过正常的申请,以及公正的评审以后产生的,有许多外地企业。所以,我相信,世博会的整个筹备过程,会进一步地融合各地经济,也进一步彰显各地经济的特色。

  还有一点我必须要提到,就是这届世博会,我们希望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形成全国共同参与的热情,我们的倡议也得到国家组委会的批准,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分别有五天时间可以设省周,一个省一周,一周五天,因为我们开幕式七天、闭幕式七天除去以后,当中170天除以34,就是一省五天,可以形成省周活动。可以大大宣传各省的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经济发展等等。我相信会形成一个很好的氛围,尤其是需要在今天利用人民网,借这个机会,我要说的是,全国各地,特别是地方政府对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热情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刚才我提到,中国展区每一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都会在此地有单独的展区,同时是集体亮相。

  据个体而言,体现地方特色,就集体而言,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传承和今天的精神风貌。每个省、市、自治区都十分热情,许多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主的领导小组,采取了政府、企业和专家三结合的工作团队的方式,推进他们的筹划工作。港澳同样表现的非常积极。我们同港澳正式举行了工作协商会。现在,不仅是他们有巨大的热情参与上海世博会中国展区的展示,他们对我们“企业馆”、“最佳城市实践区”都表示了巨大兴趣。所以我想有全国人民这样热心的支持,我们走向成功是有充分信心和建设基础的。

  [主持人]:相信各省市的一起努力,展示自己省内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独到的地方,也都会使共同办博的理念共同加深。

  [网友王振今]:世博会除了横向设计外,如何设计中国的纵向传统继承?

  [周汉民]:世博会到底是什么,其实众说纷纭。我认为,无论世博会有怎样的特点,它的两个支点是不能偏废的:一就是灿烂的文化;二就是高新科技。

  灿烂的文化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特质。高新科技表明对未来生活的保障和共同美好生活的指引。

  刚才这位网友谈的十分之好。就是浩如烟海的中华伟大文明,如何选择其精要,展示在上海世博会。不是一本简单教科书的罗列,不是一个简单博物馆的陈设,这就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我们要展现中华伟大的文明,核心是展什么,但是,仅仅展什么不足以引人入胜,你还需要做好怎么展的问题。展什么、怎么展,目前是对我们中华伟大文明纵向展示的一个基本考虑。但是,这个问题非常之难。道理很简单,不管世博园区中国馆区有多大,但是它毕竟还是时空有限。我们想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在中国展区内更多的体现文化的传承。我想,到2010年世博会,最大的展区就是中国。5.28平方公里时空一定有限,184天5.28平方公里,但是人们来看的是中国。当然首到之处是上海,因此我也曾经问过国际友人,一届成功的世博会,他心目中的标准是什么?他说到那个时候,如果中国人脸上始终荡漾一种自信、一种谦恭、一种坦诚的笑容,世博会就成功了。

  其实2010年世博会最大的展馆就是中国之声,最好的展品就是自信、坦诚、谦恭,为历史传承,而又展现出面向未来勇气的中国人民之声。

  所以我始终在想,世博会与奥运会其实有很大的区别。它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观众。奥运观众到现场,不管人数多少,但十分有限。而没有一次人类的伟大聚会可以让七千万人次到访一个地方。因而,人人做好主人,人人表现出中国人应该表现出的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那种民族特质,我相信,这届世博会一定在历史上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这是我们十分期望的。

  [主持人]:通过刚才周局长的讲述,我觉得您刚才说的理念特别好,它不仅仅是5.28平方公里的展示,它确实是一个中国的展示日,而且是一个很大范围内的展示,包括我们自信、坦诚和上进的人文精神的展示。

  [网友江涛幽幽]:周局长您好,世博会的硬件建设,您刚才讲了很多了,像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您觉得在软件建设上有什么样的改进?比如噪音、污染、堵塞。

  [周汉民]:这一届世博会要能够体现我们对人类发展的关切,绝不能离开要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的主题,绝不能离开对环境污染和人类温室效应做出应有回应。人类今天共同的担忧,就是温室效应,或叫地球变暖得不到遏制。今天温室效应和地球变暖,75%的造势原因是城市。由此可见,上海世博会一定要向世界展示出一些我们最新的实践。什么样的生活是更美好的?我们就在申博之际有一个创意,希望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遴选到最佳案例,集中展示人类对自身美好生活的一种实践。我们由此创下了“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样一个举措。

  在世博会的A、B、C、D、E的E区,专辟15公顷的土地,在世界范围内遴选数十个最佳案例,涉及到:一什么样的城市最宜居。二,什么样的城市最可持续发展。三,什么样的城市不断地用高新科技改善自身的现存环境。四,什么样的城市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做的强而有力。我们当时是希望能够选择30个最佳案例。去年5月中旬,向世界征集。到今年1月31日截止,为了使这些案例有国际公认性、有价值、可实施,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由8个国际组织和我们国家的两个部委以及一些专家共同组成的遴选委员会。从去年5月到今年1月,也不过就是八九个月的时间,全世界有87个城市向我们正式自荐了113个案例,这113个案例,我们感觉有许许多多是生动的一刻、是生动的、形象的、有价值的展示,一定会为世博会的成功作出独特贡献,也可以作为本届世博会留给未来的一份遗产。

  比如堵塞、污染、噪声,我们都会非常非常认真地在建设过程中、在中国展区内力争用一些高新科技,力争用一些政府新的举措来展示。但是这些问题,不仅是上海一座城市的的问题,它具有普遍意义。

  网友提到,说我们软实力提升的问题。我感觉这届世博会的硬件建设固然十分重要,而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更是当务之急。7000万人次要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届世博会要做到祥和、安全,综合管理能力就是一大考验。同时,市民素质问题、国民素质问题同样会为世博会是否成功举办构成一个重要的因素。本届世博会人人做东道主、人人表现文明的仪态,将会成为这届世博会成功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往届几届世博会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游客的配合、游客的文明举措比某些展品、展馆,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要加强管理。

  [主持人]:通过刚才周局长的讲述,我们相信通过上海世博会的展示和探索,会让我们到那个时候真真正正感觉到什么样的城市才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健康。今天直播室的现场正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而且感受到很多来自海洋的气息。因为我们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嘉宾,它就是我们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请周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海宝”的设计理念。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需要精神传承,成功申办世博,我们就对世博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征集。会徽的征集,最后非常成功。我们上海世博会的会徽是一个美术体的世界的“世”字。表明的是人类的欢聚其乐融融,托举起太阳和月亮的自信和豪迈。这个设计师是中国人。这个会徽的选择,得到世界的普遍赞赏,原因就是它体现这一届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和”。

  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我们同样全球范围内征集,这次征集到的创意,创下了历届奥运、世博和世界杯足球赛之最,成功的设计案一共是两万六千六百五十五件中,我们选择出了这个造型生动和活泼的产物,或者叫形象,成为我们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它体现的就是四海之内皆朋友、皆兄弟的理念。因此取名叫“海宝”。“海宝”谓之“四海之宝”,这样的蓝色体现了胸怀,体现了我们对蓝天、白云、大海的一种心境,所以整个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形象,到目前为止,也得到了受众、市民和国人,包括海外友人高度的赞赏。现在成了我们非常一份非常重要的礼物。到任何地方,我们送给别人的就是这个活泼的海宝。

  [主持人]:我们知道青年人不仅仅是见证了历史,而且还预示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这次上海世博会也特别在科技方面为青年人提供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他们也可以作为主角展示自己。并且最近有一项“上海百万青少年迎世博”的系列活动即将开展,同时评选“世博小使者”。上海世博会不仅仅对上海青少年,对全国青少年有着怎样的影响?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传承历史是它的功能之一,昭示未来更是它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因而世博是公民社会、民众参与的一项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您刚才谈到青年人见证历史,其实我认为,青年人更多的是参与历史。刚才我提到我们会徽的设计师,他设计会徽的时候37岁。现在在上海世博会组织的团队中,青年占绝大多数。我们整个世博会举办期间,包括现在的筹备过程,需要数十万人次的志愿者,它的主体是青年。世博会中有许多的设计、创意、工程、建设,它的主体是青年。所以青年是世博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同样世博这个大舞台,让各路青年有好的展示。我们这几年来,有一系列的活动。比如上海举行了“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百万家庭学礼仪”主要的还是着眼于青年人,着眼于未来。刚才您说要选“世博小使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上海普遍举行世博英语的民众参与培训和考试等等,其实这些活动都是想做一桩事,潜移默化地让青年、让广大民众感知世博是大家的世博。所以我尤其要利用今天这个机会,还要说我们另外一项创意。就是我们主要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要来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上海现在是18个区一个县,大概212个阶层,我们将进行友好结对活动,对来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友好的友好结对。这个友好结对会产生三个效益:第一,形成了难得的最好的机会,一个国家和一个街道和一个镇结成友好的关系,而且是为世博会作形成的友情,我相信对未来是有影响的。第二,这种结对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展示和其他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第三,能够有许多特色的活动举行,让这些海外来的工作人员感知他们在上海还有一个家。我们英文里面有一个短语就是“家之外又一个家”,这是我们这届世博会要做到的。

  总而言之,上海世博会其实不能等到2010年5月1日再开幕,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首交响乐。许多篇章都已经在演奏着了,无非2010年5月1日开始要演奏最雄浑、最壮丽的篇章之一。

  [主持人]:通过刚才周局长对海宝的解读和社会的解读,我们觉得上海世博会确实充满着很多让人兴奋的信息,很期待。我相信这届上海世博会一定也会非常成功、非常精彩,也会令我们非常难忘。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和周局长的聊天就到这里,也非常感谢您来到强国论坛做客。

    [周汉民]:谢谢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我们希望时时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即使通过文字和大家对话,我都感到十分的高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