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北京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委联合主办的"首届北京生态建设国际论坛"在京西门头沟开幕,会期两天。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生态修复的模式与实践。论坛期间,来自中、美、英、澳、日、瑞士、荷兰等国的专家、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重点针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破坏土地植被重建及侵蚀控制,矿山类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途径,即煤矿、采石矿、采砂废弃地等类型,矿山关闭,生态修复技术选择与制度创新,生态修复产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政府及NGO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发言,并围绕生态建设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等论题广泛深入地进行了讨论,重点交流生态建设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矿区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经验与成果,并在北京生态,建设、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引导国内外资金、技术、智力参与北京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亲临潭柘寺镇"修山补山、为山疗伤"工程等先期启动的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施工现场,对工程取得的成果及其示范性进行观摩。
论坛会上,瑞士生态工程师、景观生态学家、国际生态工程学会(IEES)的创始人和主席Johannes Heeb博士以《生态工程在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的可持续性修复领域的贡献:理论、技术、经验及案例分析》为题,阐述了生态工程的规则及其与生态系统和景观修复的关系,介绍了瑞士国务院为水源保护和地质概况研究而展开的"河流的空间需求"工程。
英国土地复垦学会主席SteveL Smith博士以《威尔士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上的投资》为题,通过实例说明了英国威尔士发展署通过直接投资、业务支持、为土地的改造提供机制、财产投资和城市重建等项目,领导了该地区的重建工作。证明了土地改造和环境项目在探求开发不断变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高这个地区公民生活质量方面、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美国资深科学家,美国矿山与土地复垦学会前任主席JackNawrot教授,长期从事矿区修复工。他以《土地复垦的实践:机遇与挑战》为题,介绍了他们自1950年开始在矿区建立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过程。其科研示范的焦点是将含酸性煤灰和矿渣的石灰石矿直接建成湿地(不需土壤覆盖),并建植暖季型草坪草。该实验室的复垦项目荣获诸多国家奖项,许多示范工程现在都变成了美国中西部国有渔业和野生动植物区。
许多国内著名专家也发表了观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研究员以《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生态政区建设》为题,强调生态政区建设是区域可持续能力的生态建设途径。生态政区(Ecopelis)是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个行政单元(可以是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地区、一个县或一个乡镇)的简称,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区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康实、健康、文明的生态社区。财富、健康、文明是衡量城市生态建设成就的重要指标,三者缺一不可。财富是形,健康是神,文明则是本。同时,他提出了生态政区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中山大学生态进化研究所所长彭少麟教授,以《中国亚热带地区的植被修复及其在缓和碳循环压力中的重要性》为题,介绍了他们经过40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在退化土地上进行生态修复,尤其是植被修复,将不仅大大改善周围环境,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沃程度,提高生产率,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还可以帮助缓和由于全球变化而带来的碳循环压力。他说,在中国退化的土地上重新种植植被就像是建立了一个大碳库,将大大减少全球的二氧化碳增加量。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以《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兼谈自然力在》为题,他认为,当前中国各种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很难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因此,资金应该用在人的身上,而不仅仅是栽树种草。因为栽树种草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但在稳定土壤方面的收效却很小。如果人口和动物的压力减轻了,自然恢复的力量就会加强,已经退化的土地会逐步恢复,从而建立真正的保护区。应该鼓励新型土地使用模式,比如生态旅游等,因为这种使用方式会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到最低。为此,他提出了用一小块土地支持一大片退化土地的恢复,并用自然的方法修复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
中国矿业大学胡振琪教授的论题是《中国煤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的方法与实例》。他认为,中国是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开采引起矿区周围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近年来,随着世界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煤矿区生态修复问题已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他阐述了煤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和作用,分别对采煤沉陷地和煤矸石山生态修复规划的方法、步骤进行研究,提出了编制规划的关键技术和要求,并给出了具体规划实例。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系白中科教授的论题是《特大型露、井联采矿区复垦土地,资源综合利用设计与实施》。他以位于中国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朔州市的特大型矿区--平朔矿区为案例进行了分析。2001年作者依托前期的研究成果,组织相关专家为本矿区设计了集"矿区主干道路、重点景区绿化、排土场复垦与生态重建、优质苗木生产、优质牧草生产、优质中药材生产、绿色农产品生产、工业旅游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废弃土地资源再利用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表明本区土地复垦的科研成果逐步转化为生产力。
北京林业大学韩烈保教授论题是《北京市裸露地表生态修复植物材料选择与评价研究》。他认为,有关北京地区在裸露山体及废弃矿场生态修复中植物材料的选择与评价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开始,我国还未建立水土保持植物材料库,亟需研究与开发。植被重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材料选择是否适宜,其配置是否合理是生物措施中的主要内容,最终决定生态修复的成败。因此植物材料选择的研究是生态修复的最主要内容。通过对北京市因基础建设或矿场开采引起的裸露地表进行归类分析,他提出不同类型裸露地表生态修复中植物材料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并建立裸露地表植被恢复质量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和模式,为北京市裸露地表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首届北京生态建设国际论坛,是一次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为首都生态建设献计献策的盛会,也是为北京生态修复科技实验区--门头沟区生态修复出谋划策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