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及10米水深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开通,这将基本满足目前国际上主力运输船舶第三、第四代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散货船的通航要求,实现了运输的集约化、规模化和航运监管的现代化。日前,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就长江下游航道迈向现代化的有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翁副部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长江下游航道迈向现代化是一个什么概念?
翁孟勇: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长江航道自古以来就在促进沿江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和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沿江一类开放水运口岸达15个,去年长江水运外贸货物运输量达2.4亿吨,沿江大型企业生产所需的80%的铁矿石、72%的原油、83%的电煤依靠长江航道运输,长江“黄金水道”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长江下游航道的现代化是长江航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交通部高度重视长江下游航道的现代化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10米水深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创造了条件。现在,长江南京以下430余公里航道已经实现建设的现代化、维护管理的现代化和通航监管的现代化,这将充分发挥长江航道的黄金效益,对长三角地区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心打造“水上高速公路”
记者,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可以说是长江下游航道迈向现代化最关键的一个基础条件,现在二期工程已经竣工,您对治理工程有何评价?
翁孟勇:国务院对长江口的综合治理,对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开辟非常关注,十分重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水运工程。这个工程的特点是河口整治,包含着多门类、多学科的科技成果。在长江口这样的巨型多沙多汊河口进行大规模整治,技术上难度很大,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几十年来,几代交通、水利科研工作者为之研究、探索,作了不懈的努力。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成功实施并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充分证明了整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标志着我国河口整治的研究和技术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期工程是一期工程的延续,但又具有新的特点。一是水上施工现场距施工基地更远,从一期的平均约 15公里增加到平均约40公里,水上施工作业天数明显减少,各类辅助作业成本大幅上升,水上安全保障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二是工程量更大,与一期相比,投资和实物工程量均增加一倍。三是作业现场靠近外海,波浪和水流等工况条件更加恶劣,遭遇强风浪袭击的几率大大增加。四是地基土更加软弱,给整治建筑物结构选型和施工工艺设计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五是通航船舶对施工的干扰严重,8.5米水深航道开通之后,北槽船舶通行密度迅速增大。因此,要使二期工程按时保质完成,必须在施工技术和施工效率上有大幅度的提升。
为此,建设者们以创优质工程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采用新材料、开发新结构、创造新工艺、研制新装备,克服了许多技术难关。他们创新开发了半圆形沉箱、大型空心方块等先进的堤身结构,首次研制成功了外海条件下用固结排水法克服地基土“软化”的成套技术等,使整治建筑物和航道疏浚的施工效率成倍提高。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的成功实施打通了长江口的水深“瓶颈”,为长江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提升了我国水运工程建设以及大江大河治理的技术水平,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了我国水运工程在国际领域的知名度,是水运工程技术创新、管理成功的示范工程。
记者: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10米水深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工程是交通部2004年开始部署实施的,这个工程的建设情况又是怎样的?
翁孟勇:2003年,为了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交通部提出了“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的长江干线航道发展战略。“深下游”就是提高南京以下航道水深,与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相衔接。这是贯彻国务院“继续进行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做好二期工程建设,抓紧研究三期工程和深水航道继续向上延伸的实施方案,为江苏港口的发展创造更好的通航条件,带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向上延伸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航标工程、疏浚工程、测量工程和航道配套设施建设。
长江航道局对局部重点河段实施了疏浚工程,调整了一些河段的航标,新调整的航标科技含量更高、标体更大、间距更密、灯光更亮。上海海事局与江苏海事局也调整了长江南京以下检疫锚地和临时锚地,调整了部分河段通讯光缆的禁锚区,调整了部分灯浮,适应了重载深吃水船舶航行的需要。
航道航标信息管理系统、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水位遥测系统、雷达导航系统、电子海图系统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已突破了过去仅仅靠有形标志指示航行的平面模式,灯光、标本、雷达、无线电在长江下游航道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导航系统。现在的航道更畅,大型船舶特别是进江海轮的通航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精心维护“黄金水道”
记者:如您所说,在长江下游复杂的自然条件下建设一条深水航道很不容易,深水航道建成后是否存在加强通航秩序管理的问题?
翁孟勇:交通部实施的船舶定线制为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的畅通提供了技术保障。根据“按海上模式管理长江口段”的要求,交通部上海海事局和江苏海事局结合实际,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南京以下航段船舶定线制。此举改变了千百年来船舶航行长江“上行走缓流,下行走主流”的习惯。航路的改革实现了海轮在长江南京以下航道的夜航,使夜间船舶流量占到了船舶总流量的45%,白天、夜间船舶流量比例更趋合理,促进了长江口河段船舶通过能力的提升,推动了长江下游航道水上安全形势的好转,带动了长江下游沿江港口全天候运转,使船舶营运效率显著提高、运转周期显著加快。
记者:10米水深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以后,长江下游航道的通航环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请您介绍一下通航监管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翁孟勇:限据深水航道试航的实际情况,海事部门对航行安全管理办法进行了完善,为深水航道的畅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撑。在今年6月16日对外宣布试通航水深为10米的同时,海事部门就根据北槽深水航道可通航水深的变化,公布了《长江口深水航道(10米)通航安全管理办法(暂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深水航道的通行效率,海事部门明确了船舶进出深水航道的计划报告和深水航道船舶编队的申报、组织等责任单位和部门,对船舶在深水航道中的航速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确保了北槽深水航道的安全、畅通。针对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一系列通航安全问题,海事部门还制定了完备的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有力地保障了深水航道的通航秩序和航行安全。
全面释放“长江能量”
记者: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客观上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长江下游航道迈向现代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翁孟勇:长江下游航道迈向现代化将更好地释放长江“黄金水道”的能量。它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必将进一步促进长三角经济的新飞跃。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已形成比较发达的外向型经济格局。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导致巨大的水运需求,而巨大的水运需求又必然要求与之相匹配的通航条件和通航能力。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的开通对发挥长三角资源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对促进长三角及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是必将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上海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同时由于特殊的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承担着通江达海、东西沟通、物畅其流、经济辐射的天然纽带作用。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的开通对尽快实现党中央“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构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必将促进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利用的新突破。近年来,随着长三角经济的蓬勃发展,通过长江口的货物运输量快速增长,到港的船舶数量不断增加,长江南京以下港口的深水泊位建设也在不断加快,驶抵长江下游港口的船舶日益呈现大型化趋势。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的开通适应了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适应了长三角沿江港口的吞吐量迅猛发展趋势,适应了长江黄金水道效益增长和长江南京以下港口资源优势提高的需要以及进一步发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效益的需要。
四是必将促进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新进展。党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决策,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物资交流,一批基础性产业和特色产业正在西部崛起,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长江沿江港口发挥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纽带作用。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的开通必将促进西部的开发和中部的崛起,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交通报》(彭燕 刘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