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的春节晚会上,赵本山从卖拐、卖车到卖担架,一路“忽悠”着走来,范伟则吃一堑长一智,最终成了“反忽悠”专家。走出小品看生活,在目前紧张进行的煤矿整顿工作中,同样有人“忽悠”,也同样需要人们坚决地“反忽悠”。
据报道,山西省清理纠正工作领导小组近日通报了两例典型的涉矿干部虚假撤资案:原忻州市宁武县农业局副局长兼宁武县经济林开发公司经理郭勇在申报撤股时,未如实讲清情况,并出具虚假撤资证明,构成用公款投资入股煤矿和虚假退股的事实;宁武县经济林开发公司原副经理郭吉才,采取由另一合伙人郭拴财给其打欠条的办法应付清理纠正工作,股金并未真正撤出。是什么让他们着了魔?一个字——“钱”。为了钱,他们忘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掉过头来与违法矿主狼狈为奸,尽一切之能事瞒天过海。当下,一些地方干部上报的多是以本人名义直接投资入股的,那些隐藏在背后、以他人名义入股和带有保护伞性质官煤勾结的权力股、干股,还有待进一步深挖。看来,官煤勾结远不是一两次行动就能清理干净的。
稍不留神,煤矿停产整顿中也出现了“大忽悠”。近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某省督察时发现,某煤矿矿长的汇报中存在诸多不实之处:该矿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去年实际生产8万吨,但矿长一口咬定年产8000吨,对瓦斯绝对涌出量数据也说不准。而该矿正在停产整顿,整改方案仅寥寥的“清修加固”四字。此外,经排查又冒出1万多个原本没有注册的非法小矿井、采矿点……种种问题,不外乎两个原因:或是地方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工作不深入,或是地方官员本身就是他们的保护伞。11月中旬,个别省市停产整顿煤矿在验收检查中竟然100%合格,而据说在个别地方的“验收”就是看看材料,听听汇报。对此,李毅中指出,停产整顿的煤矿大多是一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在这样的情况下,验收通过率高,甚至达到95%、100%,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连验收检查都可以如此“忽悠”,当然不用费力气认真整顿了,当地的煤老板是不是正偷着乐呢?
这股歪风如果蔓延开来,不但煤矿整顿工作可能流产,政府和法律威严也将荡然无存。虽说违法者“忽悠”的手段很多,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人。郭勇等人不是已经受到应有的惩罚了吗?郭勇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被撤销农业局副局长和经济林开发公司经理职务,并限期撤出80万元股金,尽快归还经济林开发公司公款;郭吉才受行政降一级处分,限期撤出60万元股金。
其实,存在问题并不可怕,藏着掖着、蒙混过关,才真正让人担心。我们的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各部门应该明确,不是要求各地把官员撤资情况登记、上报就万事大吉,下一阶段还要认真做好核实工作,对“明撤暗持”等问题一查到底,对“官煤勾结”探索更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对弄虚作假者则要查出一个,严惩一个,千万别让一些人给“忽悠”了!(王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