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来看,加快西南地区大开发,成渝地区和北部湾北岸地区发展引人注目。
这些年,人们对成渝地区地位和作用已基本取得共识,目前应更加充分发挥成渝地区的优势,将之建设成为带动整个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新区之一。
首先,要把成渝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引擎之一。成渝地区地处沿长江经济带、西南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的结合部,长江黄金水道、西部主要铁路和航空枢纽的结合部,国内区域经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对外通达性优越,是我国西部对内对外交流的最主要的中心;是我国西部生态最适生存和发展的巨型地区、人口和经济重心,在占西部不到3%的国土面积上,承载了西部27%的人口、30%以上的GDP,是西部经济发展条件最为优越地区,比较优势和集聚经济十分突出。
其次,要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内需经济的典范基地之一。成渝地区深居我国内陆腹地,对外产品和服务交易成本相对高昂。因此,应充分发挥在国内市场区位优势和自身市场规模优势,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使之成为以能源、装备、国防工业、高技术产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为主的、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中国内需经济发展的典范基地。
第三,重点建设成都—重庆双中心大都市群,力争使其成为中国一流大城市群之一。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和流通服务业,把重庆、成都建设成为面向西部的、高度协同的重要金融、贸易、物流、科教中心;以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为核心,以长江干流—宝成交通通道为主要轴线,沿交通轴线展开,大力推进沿江沿路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网络化的点轴式城市群。
第四,建设水陆空结合的高效、便捷的对内对外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议筹建成都—重庆—武汉—南京的铁路客运专线,发展重庆港、万州港与陆路交通线的衔接,促进成渝地区与长江中下游经济的合作和交流;加快建设宝成线和成昆线铁路复线,加快规划建设成渝地区至青藏地区的铁路,形成成渝地区进一步带动西部大开发的对外交通体系。
第五、实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永葆其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功能。
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现在到了充分认识和科学确定北部湾北岸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战略定位的时候了。 北部湾北岸地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市以及玉林市,人口约1800万,国土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如今,这个地区在我国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统筹区域、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原因为五:
一是北部湾北岸地区东接大珠三角,西邻中国大西南,具有承东启西角色的优势与潜力;二是该地区是我国西部唯一沿海又沿边的区域,港口避风、水深、不淤,条件优越,是我国大西南的出海大通道;三是该地区地处中国与东盟沿海的地理结合部,具有担当中国与东盟联系桥梁的优势与潜力;四是北部湾北岸地区腹地要素、市场和产业条件优越;五是该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仅有的几个大型生态宜居地区,发展的生态支撑条件相对优越;
为了充分发挥北部湾北岸地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应当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大力推进以下战略,逐步把北部湾北岸地区建设成为北部湾国际工商中心区。
第一,接轨大珠三角。以北部湾北岸地区与大珠三角有利的地缘人缘为依托,大力推进与珠三角一体化的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珠三角无障碍对接,以充分利用珠三角投资、生产、贸易、消费的联动效应,以最大限度获取和享受珠三角庞大的规模经济。
第二、与湛江港分工合作。湛江港虽然距离大西南主要地区较北部湾北岸港口远,但却是目前大西南的主要出海通道。这种格局虽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一旦形成之后却会因规模经济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锁定”。因此,必须处理北部湾北岸港口与湛江港的分工协作关系,在未来一个较短时期内,北部湾北岸港口应在与湛江港错位发展的同时,加强与湛江协作。但从长远来讲,北部湾北岸港口将定位于大西南主要出海通道,而湛江港则主要定位于中部地区出海通道。
第三、建设功能互补的城市群。规划建设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城市群有两种类型,一是高度等级化的城市群;二是相对扁平的、网络化城市群。北部湾北岸地区主要城市距离近,又正在一个高度开放、一体化的区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势必形成一个功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城市网络。要因势利导,合理定位南宁、北海、钦州、防城、玉林各城市性质和功能,以南宁建设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为中心,大力推进一体化建设,形成城际快速交通网,形成支持现代化大城市群发展的区域政府治理架构。
第四、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造就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港口上规模、上水平,提高港口竞争力。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和港口运输发展,应抓住全国重化工发展与重组的战略机遇,依托北部湾北岸港口优势,发挥市场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国家扶植机制的综合作用,大规模发展钢铁、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临港工业,形成以港口为基础、以临港工业为主导,以物流等临港服务业为支持的临港经济体系。
第五、建设大港口。要在进一步科学界定和坚决落实各主要港口性质和功能定位、正确处理好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关系的基础上,加快港口建设,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业,物流业等临港服务业,逐步把北部湾北岸建设成为北部湾国际性航运中心。(连线专家为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