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排队,这在上海市三级医院和一些专家门诊是普遍现象。农工党上海市委发挥以医药卫生界为主体的特色,在主委左焕琛的建议下,组成课题组开展调研,提出建议:建立和规范一、二、三级医院的转诊制度,引导病人合理就诊,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效用。
农工党课题组的专家指出,上海居民看名专家难和三级医院住院难问题的核心,是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有待提高,如果一位呼吸道疾病专家总是在为普通感冒患者看病,就是卫生资源的浪费和错置,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就诊医疗制度在设计上并不完善。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而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因此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城市卫生工作中必须寻找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卫生服务提供方式,使有限的卫生资源能为人民的健康办更多更好的实事。国内外长期的实践证明,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与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是提高卫生服务整体效能、节省成本支出的重要途径。
社区卫生服务之所以能够节省医药费用,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侧重采用基本医疗服务而不是昂贵的药品及高端检查技术,侧重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综合的医疗预防服务的策略,并注意与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进行分工协作,而不是重治轻防、防治分离、大病小病一起看。由于这样一些原因,社区卫生服务既能够诊治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诊断已经明确的一般慢性病或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帮助群众开展预防保健,向群众推荐合适的大中型医院及专家进行诊治疑难病症,同时也能够使群众减少医药费用支出。
农工党课题组主张,应逐步改革目前实施的病人自由就诊的制度,明确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理顺就医的顺序,建立和规范一、二、三级医院的转诊制度,引导病人合理就诊。社会成员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成为注册服务人群;医保局采取按人头付费的办法,将医保费用和医保责任同时下达给注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先到其注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诊服务,根据病情治疗的需要,再将患者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针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农工党课题组认为,必须加快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目前可先组织团队式的全科医疗服务,制定相关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措施,制订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队伍有关政策,以改变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队伍中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学历和职称偏低的现状;同时要拉开一、二、三级医院患者自负比例的差距,规范病人的就医流程,充分提高本市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率,来缓解上海市“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