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代:我们对山区巴音布鲁克也进行了支援。这块有另外的特殊性。首先它的海拔是2500米,冬季一般温度在零下40多度。另外,它又是巴州蒙古族聚集地。1.2万人,95%都是蒙古族。同时,贫困人口占1.2万人口的34%。牧民的收入还不到州上平均水平的一半。
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对牧区的资源扶贫、创建和谐,通过调研,感觉和若羌县不一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当前,通过调查发现,这儿不仅仅经济比较落后,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更重要的,连基本的,一个是孩子上学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另外一个,看病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包括到现在,在支援之前,有些地方连照明都没有解决。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分两部分,第一阶段先解决老百姓,特别是下一代牧民怎么样成为有知识、接受知识的新一代牧民。第二,在这儿有病能看病,使牧民的健康得到保障。第三,解决他们照明问题,有了照明就可以看电视,有了电视也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我们做这些都是和创建和谐紧密相关的。
教育这块投入2000多万,盖了1万多平方米的校舍、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原来是2300多平方公里的大草原里,学校随水草而牧,还不能集中。我们最后把学校集中,孩子集中,建成完全意义上的学校,结束了马背小学、流动小学,让初中的孩子到县上,高中的孩子到州上,小学全部集中在草原上的中心学校,搞成寄宿制学校,现在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现在孩子们也能坐在明亮的教室接受现代知识。这块对他们意义更大,这种寄宿制学校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对他们整个的成长,包括身体健康都有质的变化。
刚才讲零下40度,不可能吃到蔬菜,零下40度的感觉,比如一个蒙古包,晚上生火就是干牛粪,牛粪的热值不及煤炭的十分之一。就是说在蒙古包里放一桶水,感觉和外面的温度都是一样的,第二天就是冰疙瘩。牧民的孩子通过这种寄宿制学校,一天三顿饭,还可以吃到蔬菜。他们十个人有一个保育员,家长、父母哪儿里有草、哪儿里有水,你放牛、放羊,下一代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接受知识,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学校的问题。
医院这块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自然条件差,医疗落后,人均寿命要比全州的平均水平少十几岁到二十岁。由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也比较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立了中心医院,购置了比较先进的设备,同时把州上、县上比较好的医疗人员通过援助,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这块做得也非常好。
不仅建了医院,最重要的是我们实施了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另外就是大病保险,保险这块是商业化运作,12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当中已经报道了我们这个地方农村合作医疗的进展情况,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就是和静县用新机制解决牧民看病难的报道,这上面讲到截至2005年11月,和静县实际收取保费130万元,赔付108万元,在牧区因病致贫的问题几乎绝迹。牧民用他的亲身经历和感觉来说明我们制定这项制度的好处。
有一个牧民叫巴特尔,他说现在到年底了是我们牧民收获的日子,今年通过卖畜挣了多少钱,他首先想到交保险费,一个牧民交60元,但是政府又给他配套60元,120元的合作医疗和保险能干什么?商业保险,中华保险总经理也讲了,保险最高赔偿是20万。牧民巴特尔就说,他得这个病,本来应该花18000多块钱,但是他交了60块钱的保险费,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
通过这些,使孩子上学和老百姓看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解决了散户的照明问题,我们用太阳能光伏电源,因为它的面积很大,不可能像城市一样,建一个发电厂,拉很多的线。就根据当地丰富的太阳能,一家一户来解决照明问题。光伏电源大约一套是4800块钱,95%的牧民已经用上了电。
光伏电源就是通过太阳能可以带一部电视机、一部收音机和一个灯。通过这些援助,我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长远来看,可以通过规模养畜,特别是有丰富的旅游,通过发展旅游,通过发展三产,不断增加牧民的收入,使他们能和全国、新疆和巴州共同步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