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权威访谈
 
文化部长孙家正谈2006年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新举措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0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成果丰硕的一年,2006年我国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新举措,记者采访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中国热:缘于20年的发展

    记者:近年来,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频繁,这些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孙家正:历时两年的中法文化年,今年在中国圆满闭幕,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在意大利举办的“中国天津周”和在荷兰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对外文化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树立了中国的良好形象。

    在做好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在广东佛山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亚洲文化部长论坛和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并签署了《佛山宣言》。

    记者:面对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中国热”,您如何从文化视角看待和评价这一现象?

    孙家正:现在,一些国家出现“中国热”,首先缘于我国20多年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今天的中国不再只是以悠久历史的形象示人,而是像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站在世界面前。很多国家的人正是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前景和商机,关注中国。

    了解中国,文化是重要的渠道之一。因为文化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状态。中国文化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频频精彩亮相,对世界了解中国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总体上看,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我们要更多地向世界介绍中国,通过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对外文化贸易:仍是薄弱环节

    记者:当前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

    孙家正: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全球文化贸易总额已从1980年的953亿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3879亿美元。但是,这些贸易绝大部分是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

    我国在2004年以1.15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成为世界贸易三强之一。随着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总体看,文化贸易仍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并且存在巨大的逆差,特别是文化的出口,在中国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走出去:打造中国文化品牌

    记者: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打造和推出更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孙家正:为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今年文化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的通知》、《国家商业演出展览产品出口目录管理办法》等具体举措。

    明年,我们将制订并实施《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制订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境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完整、系统的对外文化贸易服务体系,以文化部为中心,辐射各个省区市文化厅局,及时有效地向国内文化企事业单位提供对外文化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市场信息、投资环境等相关信息。

    记者:请扼要介绍一下明年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计划,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大活动?

    孙家正:明年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仍呈活跃态势,拟举办一些重大的文化交流活动。

    根据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批准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6年将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其中的文化艺术活动是“俄罗斯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文化部决定于2006年第二季度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期间,与阿拉伯国家联合在华举办大型阿拉伯世界艺术节。

    同时,还将举办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艺术节、意大利文化年以及在德国汉堡、意大利罗马举办中国文化节等。

 
 
 相关链接
·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谈2005年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 文化部长孙家正就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接受记者采访
· 文化部部长就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答记者问
·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国产片收入将再超进口片
· 文化部财政部启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