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送“温暖”就要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最需要的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解放日报

  送温暖是好事情,怎么会送不下去呢?某地在今年的送温暖活动中,出现了这样的奇怪现象:市里送温暖的车辆到了村里,被村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市里的同志按照乡镇和村里提供的名单,一个一个地念下去,然而,人与名单一个也对不上。走上前领取“温暖”的一个也不是应该接受温暖的贫困户。这样的温暖怎么能送出去呢?一气之下,市里送温暖的同志掉转车头,不送了!

  温暖送不下去了,这可真令人奇怪。如果不是真假贫困户争抢温暖,也许,我们还发现不了送温暖原来也会作假。那么,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一些村干部出于私心,优亲厚友,没有将最困难的人家报上去,而是将亲戚朋友作为贫困户上报了。其次,作为上级组织作风不扎实,没有把好关,村里报来的就认为是真正的贫困户,而不去深入一线,深入农户做细致的工作,逐一核对,只是满足于坐在办公室里等报表,只是满足于搞轰轰烈烈的仪式,致使“李鬼”贫困户蒙混过关出现在眼皮底下。三是没有进行阳光操作。现在,凡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应该进行阳光操作,而不是暗箱操作;暗箱操作,导致的是办事不公平不公正,而更主要的是,会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之所以一些地方出现了百姓争要温暖的现象,之所以出现了温暖送错地方的怪事情,这不怪百姓,而从另一个层面说明,需要温暖的人群还很多。问题是,需要温暖的贫困户难度不一样:有的困难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的更迫切地需得到关心,有的可以暂缓一步;有的得到了这份虽然不大的帮助,却能温馨地度过寒冬,迎来新年;有的困难并不是很大,有这一口没这一口,影响并不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将温暖优先送给最需要的人。

  如何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准确地送到贫困户手中,这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体现一个政府一个政党是否真正执政为民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要小看了送温暖这样一个行为,更不要把送温暖简单化、形式化。笔者以为,要将温暖送到贫困户手中,必须把握几点:一是要早行动,早摸底。作为上级组织,要及早部署,而不是等寒冬来临的时候,再让基层摸底上报贫困户。二是有关部门和组织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对照乡里村里提供的名单,看看谁家最贫困,谁是最需要救济的贫困户,这样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将温暖送给最需要的人。

  温暖送不下去,不能一走了之,而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是百姓觉悟低?还是基层作风不扎实,没有摸清底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应该尽快摸清贫困户的底数,将温暖送给最需要的人。如果一走了之,将温暖带回去,解气是解气了,板子却打得不对,那些眼巴巴等待温暖的贫困户就会十分失望。要知道,他们面临的将是难挨的冬天!(周恒祥)

 
 
 相关链接
· 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积极向困难群众献爱心
· 山西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给困难职工送温暖
· 天津机关共产党员踊跃参加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 全国各地掀起向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热潮
· 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开展党员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 安徽省要求积极开展“两节”期间送温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