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银行业“入世后过渡期”最后一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监管者,如何做好今年银行业监管工作,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在中国银监会2006年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之际,就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访了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巩固和深化改革 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记者:去年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今年银行业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刘明康:银监会今年将在稳定政策的基础上巩固改革成果并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一是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出台《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引导改制银行着力更深层次的内部改革,逐步建立以市值增长为目标、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加快落实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协议,推进合作成果和引进技术的转化。二是推进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改革。推进产权改革,改进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改革并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加强信息科技手段、服务网络建设以及员工培训工作,规范省级联社管理,尽快实现管理新体制的有序、有效运行。三是推进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尽快批复邮政储蓄银行筹建方案,指导并督促抓紧落实,确保年内各级机构组建到位,正式对外挂牌。四是继续推动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指导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机构的改革重组,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方面研究解决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中有关问题,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和监管,增强租赁行业发展活力。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支持有实力的中资汽车企业设立汽车金融公司。
记者:去年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不断有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出,但全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仍在进一步加大,比如如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等已引起广泛关注,银监会将如何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
刘明康:银监会将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提升银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是进一步指导小企业贷款的创新活动。继续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促进在小企业贷款管理组织、营销策略、审贷程序、风险定价、考核激励、信贷队伍建设等机制创新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商业可持续要求,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二是引导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的零售业务。完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支持面向一般客户的消费类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三是继续推进以发展中间业务为重点的资产结构调整和盈利模式转变。引导商业银行重视和拓展低风险、低资本消耗及资产转让业务,推动扩大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服务的业务量,形成规模效益。四是研究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的措施,选择有条件的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试点。
有效提高监管能力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记者:到今年底,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今年银监会监管工作的框架是什么呢?
刘明康:银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监管工作全局,坚持“稳定政策、巩固成果;突出重点,创新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各项监管工作。今年将进一步注重落实审慎监管政策措施,进一步建设有效监管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切实落实《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中长期规划》,制定清晰的银行业发展战略,形成监管法规制度的基本架构,构建风险监管的基本框架,建立有效银行监管的技术支持系统,明确金融交叉产品与模糊地带的监管职责。要认真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准备工作,银监会的基本态度是“结合国情、积极参照”,实行“两步走、双轨制”战略。要继续完善资本审慎监管制度,进一步发挥资本在银行业务发展中的约束功能和调节作用,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要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银行细化资产分类,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风险。要完善分类监管、加强分类指导,根据风险等级,评出好银行、中等行和差银行,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有效配置监管资源,在市场准入等政策方面扶优限劣,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正向激励机制。
记者:银监会成立以来在监管手段上不断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规和制度等,今年银监会如何加强和改进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科学监管?
刘明康: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科学监管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法规制度,坚持依法监管,加强和改进监管立法,健全法规审查和咨询机制,集中清理并规范现行监管法规、制度和文件。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市场准入监管,积极推动金融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引导民营资本等国内外资金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审慎推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进一步提高非现场监管能力和水平,及时发现、识别和预警风险,引导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检查,切实提高监控和处置风险效果。要推进增强监管合力和监管环境建设。支持协助监事会履行对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以及人民银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增进同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联系,进一步发挥国际咨询委员会作用,善于借用“外力”、“外脑”改进监管。
记者: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近年来连续“双降”,近来人们非常关心银行业不良贷款会不会出现反弹,对不良贷款的监管银监会将采取哪些措施?
刘明康:对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关系着银行体系能否稳定运行,银监会对此高度重视。今年银监会将从以下方面加强银行业风险防范和管理:一是务必防止不良贷款反弹。要根据资产质量分类,增强不良贷款监管工作针对性。对好银行特别是改制银行,要抓反弹,抓核销,巩固改革和财务重组成果;对中等行,要继续抓全面下降;对差银行抓重组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二是务必密切关注和防范产业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压缩过程中的新增风险。引导银行密切关注和深入分析市场和企业效益的变化,重点关注限制类行业企业淘汰和大额集团客户授信,及时发现、提示、控制和化解潜在风险,防范产生新的不良资产。三是务必巩固和扩大案件专项治理成果。要继续把降低案件发生率和提高案件成功堵截率作为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案件治理专项活动。四是务必扎实推进高风险机构风险处置。进一步加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重点监管行风险处置。把解决好第六类城市商业银行高风险行及有关历史遗留问题作为突破口,带动全面风险处置工作。加快非银行金融机构历史风险化解和高风险机构处置步伐。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非法集资活动查处、认定与取缔工作。
促进中外银行平等竞争
记者:今年是银行业对外开放时间表的最后一年,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和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强,银监会将如何促进中外资银行的平等竞争?
刘明康:银监会今年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外资银行互利共赢。一是继续做好最后一年过渡期的应对工作。适应全面对外开放的需要,抓紧银行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的有关工作,及时发布《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白皮书》。适时修订《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监管法规,全面清理外资银行监管政策。二是继续加强和改进外资银行监管。在坚持审慎监管措施、防范外资银行风险的基础上,尽量统一中外资银行的监管政策和要求,努力建立中外资银行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监管环境,实现中外资银行互利双赢。三是进一步加强监管国际合作与交流。(记者 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