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政策解读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0日   来源:交通部网站

加强船舶检验行业管理的重要举措
交通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组长、副部长 冯正霖

    《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规定》近日已由人事部、交通部和农业部联合颁布,这是交通部在交通行业职业资格体系中建立的第一个责任重大、专业性强、关系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业资格制度,也是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的重要标志。注册验船师制度的建立,对加强船舶检验行业管理、确保船舶质量、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全面推进交通部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十五”期间,我国水路客货运输生产全面增长,2005年完成水路客运量两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7亿人公里,比2004年分别增长3.6%和1.3%;完成水路货运量21亿吨,货物周转量48058亿吨公里,比2004年分别增长12.8%和16%。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由2000年的22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49.1亿吨,五年增长了123%。全国外贸80%以上的货运量是靠水运完成的。就我国石油进口而言,目前海运量占总进口量的93%。预计“十一五”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运输需求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根据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需要,我国将建造一批技术含量和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的大型油船和液化天然气船,建立大型油船运输船队和运送液化天然气的专业船队。同时,随着旅游业发展,沿江和沿海地区客运需求日益增长,现有的船舶和运力水平已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采用新型高速船舶,建立现代化水上高速运输系统,已成为我国水上客运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的造船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造船的科技含量将不断提高。船舶检验工作要在船舶图纸设计、船舶建造和营运过程中,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审查和检验确定船舶及船用产品的技术条件,保障船舶质量,这对承担具体检验工作的验船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技术水平、数量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目前的执业验船师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造船业发展的需要,急需造就、储备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和具有很强责任心的职业验船师。因此,建立注册验船师制度是适应船舶检验发展需要、加强船舶检验行业管理的重要举措。

    首先,注册验船师制度改进了验船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吸纳和储备社会优秀验船人才。实施注册验船师制度,只要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的中国公民,具备了一定的学历、资历条件,就可以申请参加相应类别级别的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的,就可以接受聘请,并在申请注册经批准后,从事相应的船舶检验工作,获得与执业责任相应的劳动报酬。

    其次,执业资格制度特有的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保证验船师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适应造船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注册验船师制度对船舶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了准入控制和跟踪管理,不仅把住了人口关,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对执业验船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长效的跟踪服务机制,促使验船师自觉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应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挑战。

    第三,对船舶检验机构和验船师更清晰的责任界定,有利于保证船舶的检验质量。《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因注册验船师检验质量事故或相关检验结果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造成的经济捐失,接受检验申请单位和承担检验责任的注册验船师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这就促使有关检验单位和有关检验人员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水平。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和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都对交通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加强行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交通行业市场,是我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职能转变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交通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在交通行业关键岗位建立并实施职业资格制度,正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逐步与国际接轨,加强对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管理,保证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维护从业秩序,确保交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交通部于2003年9月4日正式开展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工作,先后启动了注册验船师、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注册结构工程师(桥梁工程)、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等6个关键岗位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并开展交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注册验船师制度的成功建设,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推进积累了经验,开拓了思路,我们将以注册验船师制度的正式启动为契机,总结经验,加大力度,勤奋工作,使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工作更健康有序地开展,为进一步落实人才强交战略;实施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各类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交通行业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