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坚实的管理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尤其需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是相互促进的,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力。发展创新文化,还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支持我国企业扩大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出口和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学术组织,支持我国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大科学工程。
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必须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倡导拼搏进取、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必须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创新的有利条件。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要鼓励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小发明、小革新。要大力宣传献身科技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科技人员。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全面、更主动地获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