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代表委员献计献策:新农村建设 风正好扬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5日   来源:经济日报

理顺农业投资渠道、倾斜农村基础投入、规避农民生产风险……”代表委员献计献策
——— 新农村建设 风正好扬帆

    “我国农户规模小、数量多,直接参与期货市场避险增收存在障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武汉大学教授辜胜阻委员建议———

    期货订单帮农民增收

    “利用期货市场结合订单农业帮助农民增收。”这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武汉大学教授辜胜阻委员带来的提案。对于大部分农民,订单农业和期货市场是新鲜事物,但期货市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的作用正被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

    2003年,大连商品交易所以期货价格信息引导农民卖粮,使黑龙江豆农增收10多亿元;2004年,该所向国务院建议在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尝试“先卖后种”,使豆农增收数亿元。2005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了旨在帮助农民利用市场机制避险增收的系统性工作————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大力推行“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粮食产业化经营试点,把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嫁接到现行的订单模式中,既能让农民根据期货价格合理安排生产,并随时将未来收获的粮食在期货市场上选择合适的价格进行预卖,这样事先锁定粮食售价,保障粮农稳定增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农村有近2.5亿农户,目前农民合作组织的数量虽超过15万个,但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仅有2363万户,仅占全国总农户数的9.8%,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规模小、数量多、生产分散,直接参与期货市场避险增收存在很多障碍,通过“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模式,借助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以订单的方式把小农户整合在一起,化零为整,使分散的农民也能利用期货市场保值避险。

    辜胜阻委员说,期货订单将订单农业与期货市场紧密结合,一方面,期货订单的作用机制是利用订单农业的组织功能,将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期货订单以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和市场引导机制,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机制和履约担保机制,化解由于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订单合同不履约带来的双重风险。

    实践证明,期货订单是符合市场要求的粮食流通新模式,能够体现出农业生产组织化、农产品流通高效化、风险管理社会化等优势,为粮食产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辜胜阻委员建议切实把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纳入支持范围和发展计划,高度重视在现有农业信息服务中加强对期货信息的传播,建立期货与现货一体化的、全面的信息服务体系,让农民不仅了解现货市场,更要了解期货市场动态,学会利用期货信息指导生产,最终成为具有较强抵御市场风险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新型农民。(记者 许红洲)

    “南沟门村的变化,反映了农民的一个现实要求。”河北省邢台市市委书记董经纬委员指出———

    农村建设也要讲环保

    “2003年初,我到南沟门村时,道路泥泞,田间地头、山坡上、沟渠里,垃圾随处可见,还有一片地方全都是茅房,难闻的气味老远就窜进鼻子。去年,我再到那儿时,道路铺上了柏油,那片茅房变成了绿地,村容村貌非常整洁。”河北省邢台市市委书记董经纬委员兴奋地向记者描述邢台一个小山村的大变化。

    南沟门村是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1998年发洪水时,处在山洪道上的南沟门村被冲得面目全非。这几年来,村民们通过种栗子、种核桃、搞副业,口袋渐渐鼓了起来,但环境却越来越差。怎样告别脏乱差的环境呢?河北省、市、县各级财政以及对口部门拿出资金支持,村民们自己动手,出工出力,修马路、建沼气池、种树种草。如今,南沟门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南沟门村的变化正反映出了农民们一个很现实的要求,那就是优美的生活环境。”董经纬委员说。

    目前,农村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农村已不再是远离污染的世外桃源,数亿农村人口生存环境恶化,人民健康受到危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1.5亿亩耕地受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业生产以及畜禽养殖导致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董经纬委员说:“中国有将近7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的小康也就失去了意义。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这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在对农村环境的保护上,我们坚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推进。”

    董经纬委员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加大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先进、绿色的农业科技,以先进、绿色、健康的农业科技来激励农民,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发展农村经济,即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广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实现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记者 王玲)

    “建议可借鉴取消农业税、实行出口退税等成功做法,对农业投资实行无税或低税负政策。”湖南省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公司的田儒斌代表坦言———

    农业要发展,没资金不行

    湖南代表团的田儒斌代表一到驻地,便将自己的一份建议书分发到了许多代表手中,他希望自己的这份建议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同意和支持。

    田儒斌代表的这份建议事关“如何扩大农业投资”。

    “我觉得投资不足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的根本原因。农业要发展,没资金不行。目前我国对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农支出以及农业金融贷款,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农业和农村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都极不相称。”在进行了长期的基层调研后,田儒斌拿出了这份建议,并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较快,必须首先千方百计扩大农业投资。

    “首先是运用税收手段鼓励社会资金投资。”这是田儒斌代表的第一个建议。我国目前拥有规模较大而又有投资需求的社会资金,但是在社会资本眼中,农业需要的资金量大、投资效益低、风险高,因此该行业始终无法真正吸引社会资金的进入,“即使是许多农业类的上市公司,面对股东分红压力,也对将资金投向农村十分谨慎。”田儒斌代表说,“因此,我建议可借鉴取消农业税、实行出口退税等税收政策的成功做法,对农业投资实行无税或低税负政策。

    “同时,各级财政应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的财政扶持力度,培育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田儒斌代表表示,财政资金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因此扩大中央及地方财政对相关企业的贷款贴息范围、对具备一定市场基础的高科技、高成长型龙头企业,提供产业专项资金、财政软借款等支持,均能促进农业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发展。”

    “此外,实行积极的财政担保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农业也是重要一环。”田儒斌代表认为,只有各级财政能够对相应的企业和产业提供担保,金融机构才敢于发放贷款,好的农业项目才能实现市场效益;而农业企业获得了发展,才能顺利归还贷款,形成一个良好循环。“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应该通过与中央、地方财政加强合作,为优势龙头企业提供较大规模、较长期限的银行贷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田儒斌代表还表示,由于增加农业投资的任务并非某一个部门便能够解决,因此建议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扩大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建议进行深入研究。(记者 张伟)

    “全国有9900万农民工,大都从事临时性建筑、保洁、餐饮工作。”山东经济学院教授郭松海委员呼吁———

    别让农民工成为城市边缘人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涌入城市,形成庞大的城市流动人口群体。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有着比城里人多得多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山东经济学院教授郭松海委员关切地说。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流动人口为1.2107亿人。这些流动人口中绝大部分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据统计,目前全国有9900万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他们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很多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新产业工人。但是,这支进城大军多数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大都从事临时性建筑、保洁、餐饮等苦脏累的工作。

    郭松海委员认为,大量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应该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的合法权益。为此,应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服务和管理方面的积极政策,逐步为他们建立配套、完善、方便、安全的生活服务体系。

    他建议,应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农民有序进城务工,遵照“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组织,对农村闲散劳动力建立信息资源库、档案卡,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基本权利,针对城市用工需求,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从而改变劳务输出的盲目性。

    在9900万进城务工人员中,约有3000多万是因征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就此,郭松海委员认为,在实施征地项目时,必须首先考虑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利益问题,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总和达到法定上限,却仍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时,当地人民政府可以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予以补贴,协助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同时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再就业问题。

    “要实现对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城市居民就业一视同仁,就应当把农民进城务工纳入《劳动法》实施范围,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要制定农民工就业在税收、最低工资标准、工伤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郭松海委员说。他随即用一连串数字证明,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户口人员占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已高达46.5%,第二产业中农业户口从业者已经占到了57.6%,建筑行业占到了80%。”

    在郭松海委员看来,现在必须解决好3个具体问题:

    一是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对那些在正规部门就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逐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的范围;农民工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制前,必须继续保留土地承包权,并可享受原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继续保留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

    二是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大量外来农民工同时是城里纳税人,他们大多数是中低收入者,也应享受城市福利政策,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经济适用房或廉租屋的优惠政策。应鼓励开发商建造民工住宅、民工公寓;或对危旧房进行改造和维修,为农民工提供较低价格或房租的住房。

    三是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我国现有流动人口1.2亿,其中农村民工的学龄子女约有240万—360万,农民工的下一代理所应当地享受义务教育。为此,要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流入地政府作用,充分挖掘公办学校教学资源,财政支持吸纳社会力量办学,采取公办、民办公助、民办多途径办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难题。让农民工从孩子身上看到希望,这也是国家的期望。(记者 鲍晓倩)

 
 
 相关链接
· 福建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带来民声为新农村建言献策
· 人大代表直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六大误区
· 代表委员畅谈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全面推进
· 人大代表申纪兰、郭凤莲、穆祥友谈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