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新股发行的重启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新的投资机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谢登科) 暂停一年之久的新股发行,随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颁布,从18日起正式启动。高度强化发行人的软约束和硬约束条件,扶优限劣,推动更多优质公司发行上市,成为今后国内新股发行追逐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融资功能是股市发展与繁荣的基本前提。新股发行的重启,无疑将为中国股市提供新鲜血液,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新的投资机会。

    中国资本市场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上市公司质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量指标,因为它关乎和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也关乎和影响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近年来,一些业绩优秀的中国企业纷纷寻求境外上市,这些企业集中在电信、能源、银行、保险等“经济命脉”领域,多为质地优良、盈利能力强、业绩稳定的大型企业或超大型“航母”。有人预测,未来10年间,还将有1000多家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

    这些最赚钱公司的巨大利润主要依靠国内消费者来完成,而可观的回报却留给了国外的投资者。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对于股市融资有着巨大需求的新兴市场来说,这不能说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现象。即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表示,中国银行将以最快的速度在国内发行新股。已在境外上市的中石油和交通银行等公司也相继表示,他们有意在内地发行股票。

    一个没有融资功能的市场是没有希望的。但一个荒唐的说法是,国内证券市场的容量太小,装不下中国的大公司,一有大盘股上市,股市就会下跌。纵观全世界的股市,没有一个拒绝好企业上市的。在国内停止新股发行的一年间,国内股市也跌了一年;而同期香港新上市几千亿元,连创历史新高,股市却一路走好。在香港股市,排在上市公司前10位的公司,有一半来自国内。

    坦率地说,我们的市场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具有吸引力的企业,存在银行的十几万亿元存款在等待着投资机会的到来。如何形成优质企业海外上市与内地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良性互动,如何处理好内地消费者、利益相关者和国际投资者等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不仅考验着证券市场的业内人士,也考验着相关政府机构的能力和智慧。

    此前,中国股市公开发行的股票只有三分之一可以上市流通,另外三分之二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交易,这一历史形成的股权分置的状况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投资者信心的不足。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一年多来,现已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06年5月15日,进入或完成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达919家,占1344家应股改A股上市公司的68.4%,其市值30116亿元,占到了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的71.36%。在改革的过程中,投资者信心稳步恢复和增强。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投资价值逐步显现,股指呈现稳步上扬的态势,增量资金入市迹象明显,交投趋于活跃。

    海内外股市对于上市公司资源的争夺,说到底是一场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竞争。要吸引优秀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市,不可能完全靠行政的力量来维持,关键在于提高上市效率,增强企业信心。适应新的发行办法的需要,沪、深两个交易所也已按照市场化原则改革了相应的交易规则,以吸引质地良好的公司前来上市发行,聚集人气,这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新股发行的再启动,将使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高效配置市场资源等重要功能得到发挥,对中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真正牛市的打造,最终依靠的是实力,也就是真正优秀的上市公司来支撑。目前的中国股市,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的需要,而中国股市的稳定、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注入源头活水来扩大规模和改善结构。根据新的发行规则,今后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将全部上市流通,这将从体制上有助于中国股市迎来业绩和质地优秀的“双强”企业加盟。而这,正是中国股市成长的希望!(完)

 
 
 相关链接
· 沪深股市在“5·19”效应下强势反弹
· 保监会主席助理表示保险资金投资股市逾800亿元
· 沪深股市再次延续涨情
· 沪深股市12日以强劲的涨势结束五月第一个交易周
· 沪深股市再次普涨 沪综指两年来首归1500点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