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权威访谈
 
烟草专卖局整顿办常务副主任李鸣谈“两项检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7日   来源:烟草局网站

    一次全面深入的“问诊”

    《中国烟草》:李主任,您好!“两项检查”是2006年烟草行业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目前正在全行业紧锣密鼓地开展。“两项检查”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两项检查”和以前的内部监管和专项整顿有什么不同,您能否稍加解释?

    李鸣:先说说“两项检查”的“来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要开展“两项检查”。

    2000年,烟草行业把整顿和规范工作提上日程,并成立整顿办专门负责这项工作。2000年~2004年,国家局相继开展了烟叶生产经营秩序整顿、财经秩序整顿和治理卷烟体外循环三个专项整顿,对于端正行风行纪,规范生产经营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专项整顿,对于短时间内集中治理某些方面的突出问题,作用是明显的,这一点要坚持。但更重要的是标本兼治,这就要提高全行业的自律意识。因此,在2004年年底,国家局党组明确提出全行业在继续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的前提下,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提高效率、注重自律”两大重要课题。不久,又在全行业开展了“两个维护”大讨论。2005年5月,国家局党组召开了烟草行业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做出了加强内部监管的决定,明确了国家局加强内部监管的联系单位,全行业加强内部监管工作拉开序幕。2005年11月,国家局党组召开了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汇报会,提出了《关于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意见》。我认为,对于内部监管,国家局党组的思路是十分清晰的,从治标到治本,从全面加强内部监管到重点突出抓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要害,体现了国家局党组的决心和睿智。

    应该说,去年一年大抓内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何理性看待和评价内管形势?如何将加强内部监管工作引向深入、持之以恒?国家局党组顺势而上,2006年1月14日,在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明确提出,今年上半年,全行业要对内部管理监督和同级审计监督两个方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两项检查”就是对2005年内部监管工作成效及整个行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检验,看看去年的工作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下一步的工作怎么做。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也明白了:“两项检查”既是专项整顿和加强内部监管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同时也是对行业自律和规范情况的“问诊”。

    《中国烟草》:“两项检查”指的是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检查与同级审计检查。为什么要以专卖管理监督和同级审计为切入点,来“问诊”行业的自律和规范情况呢?

    李鸣:姜成康局长指出,开展“两项检查”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理顺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制,深化烟草企业改革的需要。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专卖法,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开展同级审计,一方面是为了“摸清家底”,确保烟草行业资产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把资金和资产用好,把钱管住,确保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抓住了专卖管理监督和同级审计,就抓住了“牛鼻子”,以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和同级审计为切入点进行“问诊”,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行业的自律和规范程度。

    自律与规范的程度如何

    《中国烟草》:2005年,行业加强内部监管工作开展了一年,此前还曾经开展三个专项整顿。2006年,“两项检查”工作已经开展了近半年,这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李鸣:这些工作的成效还是比较大的。最直接的体现是行业风气大为改观,烟草行业树立了较好的社会形象。卷烟零售户、烟农和消费者对烟草行业的满意度在上升。从行业内部看,一是自律意识大大增强。现在不论走到行业哪家单位,“提高效率,注重自律”、“两个维护”、“两项检查”这些关键词家喻户晓,行业上下对于自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二是规范的氛围基本形成。在去年内管之年,我们对所有的制度进行了梳理,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该新建的新建,现在方方面面都有了一整套制度,办事讲程序,遇事讲规范的氛围开始形成。三是监管力度显著加大。专卖、审计、监察、整顿办都加大了监督力度,加强了相互协调,监督渠道进一步拓宽,干部职工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开展专项整顿和加强内部监管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自律和规范的作用力为行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烟草》: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国家局分三批、先后召开三次“‘两项检查’工作汇报会”听取各直属单位对自查情况的汇报。从自查的结果来看,行业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特点?

    李鸣:行业自律与规范程度和以前相比虽然明显提高,但问题还是有,有的还比较严重。什么问题?有的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更多的是屡整屡犯、边查边犯的老问题:卷烟方面体外循环,烟叶方面超种超收和跨区收购,财经秩序方面资产不实、内控不严,广告宣传、物资采购、软件开发、卷烟促销等领域还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专卖部门和审计部门会给读者介绍更多情况和具体问题。这些“老大难”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怎样看待“老大难”问题

    《中国烟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李鸣:目前,规范性的制度应该说比较全面,惩处性的规定也可谓严厉,但“利剑”高悬之下,还有人顶风违纪。我认为“利欲”是台“发动机”。马克思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利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烟草行业的高利润使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不择手段疯狂追逐,行业内的一些同志同样面临着诱惑和考验,稍有不慎,就会“湿鞋”、“染病”。

    深层次原因还在于烟草专卖品是垄断产品,是稀缺资源。从内部来讲,有很多“寻租”的机会;从外部来讲,只要能搞到卷烟、烟叶或其他烟草专卖品,转手就是巨额利润。因此,只要内部“篱笆扎不紧”,外部“狐狸就会钻进来”。

    在体制层面上,计划与市场产生“碰撞”。在企业层面,目前各个经营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税指标,年年都要完成产销任务,而且年年都要上台阶,上级的计划带有“刚性”,市场的需求带有“活性”,企业面临的压力很大。如目前商业企业进货还不能完全“点菜吃饭”,而市场需求则排斥捆绑销售,这就是矛盾。多数企业靠开拓市场、培育品牌、优质服务化解风险,少数企业则进行“卖掉畅销的,倒掉滞销的”体外循环,搞一些不规范的“小动作”。

    从监管的角度看,监管不到位,甚至是不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明明违法了,却按违纪处理;明明违纪了,仅批评两句了事,这说明我们打出来的是“橡皮子弹”,惩罚力度还不够,也纵容了行业内部“寻租”行为和行业外部“投机”行为的产生。

    对于烟草行业目前反复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正常,将来可能还会出现。我们要客观看待这些问题,同时也要确实加大监管和整顿力度,坚决走出“边整边改、前整后犯”的怪圈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

    将“两项检查”进行到底

    《中国烟草》:目前“两项检查”正处于各直属单位自查回头看阶段,要真正把“两项检查”真正落到实处,您认为下一步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李鸣:目前,行业直属单位对“两项检查”的落实情况还不够平衡,有些单位确实是落到了实处,有的单位却流于形式,认识深度和执行力度深浅不一。对于如何落实“两项检查”,国家局在文件中给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框架,在执行层面上需要将指导框架转化为操作细则。在这方面有的单位下了不少功夫,如河北省局将同级审计的六个方面细化为251个检查重点,山东省局实行“人人承诺制”,这些措施能够较好地保证“两项检查”落到实处,不留死角、不留漏洞、不留后患。

    但对于对“两项检查”抱观望和敷衍态度的单位来说,在下一步工作中,我认为应该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才能将“两项检查”真正落到实处。

    一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问题。在认识上要区分清楚:“两项检查”是手段,自律和规范是目的。无论采用哪一种手段,都是为了达到自律和规范的目的。可是现在我们一些单位却把手段当成目的,一切工作为了应付检查,能抹平的赶快抹平,能掩盖的赶紧掩盖,能规避的赶紧规避,只要检查不出问题,这就是最终目的。我认为,目的取向十分重要,以规范和自律为目的,就会主动地暴露问题;如果是以应付检查为目的,就会掩盖问题。对于把应付检查作为目的的单位,我们要通过统一认识加强教育,进一步引导全行业通过“两项检查”来达到自律和规范的目的,建立加强内部监管的长效机制,否则今天检查出来的问题,明天还会再出现。

    二是知与行的关系问题。在将认识转化为落实的过程中,“两项检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知与行的脱节,少数单位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传达会议精神、转发文件,至于落实不落实,就没人管了。我们常说,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目前,虽然各直属单位基本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但制度仅仅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接下来要研究解决“不办怎么办”的问题,谁来“办”这些“不办”的人?因此,一定要狠抓责任意识,加强奖惩力度,尽量将“知”前移。

    三是上与下的关系问题。在落实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策略,领导班子要亲莅亲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两项检查”工作,国家局抓得很紧,但在一些单位,国家局的声音呈逐层递减态势,越到基层,“信号”越弱,所以问题也大多出现在基层。而基层恰恰又是最重要的环节,他们天天面向零售户,面对消费者,一言一行代表着烟草行业的形象。我觉得要把上与下的关系处理好,就要树立起领导班子的标杆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定要把国家局的要求贯彻到基层,并在基层得到真正的落实。(转载《中国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