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防止高耗能项目盲目上马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17日   来源:经济日报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银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对今年上半年列入统计范围的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逐项进行全面清理。其中,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水泥、电力、纺织行业要清理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煤炭行业要清理设计能力3万吨/年及以上的项目。此前,国家发改委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

    然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严控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一些地方仍然令行不止,上马或扩建铜冶炼、铁合金、水泥、钢铁等高耗能项目的势头强劲。

    问及是否知道所上项目属于国家宏观调控行业,属于从严控制的高耗能行业,无论是地方人士还是企业人士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他们大多马上强调本地有些特殊,或曰其上马或扩建的高耗能项目多超过行业准入的低限,不属于结构调整之列。记者发现,虽然这些项目的规划规模或设备的确都超过了国家设立的门槛,但实际投资或建设却分成一期、二期甚至三期,如今已经建成的或正在建设的一期工程大多恰好在门槛之外!比如,一地宣称其水泥项目产能为200万吨,实际其当前产量不足20万吨,再一细问,所谓的200万吨还是规划目标,正在招商之中!

    一些地方急于发展工业,当地又缺乏工业基础或资源,只好走招商引资之路。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在一些地区,招商引资已成为头等大事,他们态度十分明确:集中力量招商引资,突出重点上项目。一个县级市的文件中公开写道:招商引资上项目是“第一要务,第一政绩,第一能力”,并明确“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完成时限,一个奖励办法”。

    不少地方都将招商引资的指标下解,连续两年或三年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就调岗位、换地方甚至免职。在如此重压之下,只要能引来项目,哪里还顾得上是否属于高耗能项目?

    自2004年起,国家严控土地闸门,加大了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力度,去年8月,我国公布了《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审核原则和标准》,明确规定对设立5年(1999年底以前批准设立)以上、入区企业少、开发面积不足已批准规划面积20%的开发区应予以撤销;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开发区应予以撤销。在审核面前,一些地方为了挽救那些濒临撤销危险的开发区,拼命吸引企业入园。为了达到吸引投资的目的,有的地方不惜采用国家已明令禁止的零地价、零收费,不惜通过财政返还的形式变相实行零税收或象征性税收。即便如此,吸引企业入园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这种情况下,高耗能项目也成了“香饽饽”。

    2004年以来,我国对房地产、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实行宏观调控,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去年底开始,国家发改委又对11个产能过剩抑或出现产能过剩迹象的产业加大了调控力度,陆续制定了铁合金、焦化、电石、铜冶炼、钢铁等行业准入条件,并严格了环保、安全标准。在巨大的调控压力面前,那些处于产能过剩行业、不符合准入条件或者踩在准入门槛边上的企业为了保住自身,他们拼命通过新建设备或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以逃脱被淘汰、关停或重组的命运。采访中,记者看到一家铜冶炼厂,规模刚好处在准入条件的低限,环保不合标准。为了求生,他们一方面上环保设备,一方面花巨资扩建。殊不知,对这种以单纯规模为主的产能扩张或技术改造,国家早就明令禁止了。但由于这些企业一般都是当地的利税大户,地方大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干涉。

    必须看到,一些高耗能项目依然盲目上马,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能耗水平居高不下。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采取果断措施,防止高耗能项目盲目扩张。(何振红)

 
 
 相关链接
· 发展改革委通知要求严防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的通知
· 时评:西部不能以高耗能产业作为“金字招牌”
· 辽宁省64家高耗能企业加入“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 广东省将对高耗能行业制定条例 强制限定其能耗
· 云南省发布差别电价公告 高耗能行业要多付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