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国家竞争力,努力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大量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有资料显示,那些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发达国家,其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此外,这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达国家,其获得的专利数也占世界专利总量的绝大部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从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看,无论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都迫切地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为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力争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把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加快突破瓶颈制约,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还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坚持突出重点,做到重点规划、重点部署、重点推进、重点突破,确保卓有成效地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通过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三是通过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四是通过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实践和全社会创新精神的有力支持。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为此,我们要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着力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进取意识、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意识、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意识、普及科学技术的服务意识、维护科学尊严的自律意识,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切实成为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的先行者、建设创新文化的开拓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促进者、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推动者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践行者。同时,我们还要及时研究和解决科技工作和科技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各方面条件。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和执法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创新文化,进一步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大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杨海洋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