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众所周知,洞庭湖是长江的天然调蓄湖泊,在整个长江防洪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的防洪作用如何?
答: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变化和防洪形势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水利部科技委就这个问题也组织了多次调研,各种观点众说纷纭。但据我所知,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作为调蓄长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场所的地位没有改变。甚至有专家认为,洞庭湖的防洪作用不亚于三峡工程。
长江中下游洪水的蓄洪矛盾主要集中在城陵矶附近地区。据1951—2005年水文资料统计,洞庭湖调蓄长江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巨大,多年平均削减入湖最大流量达33%。特别是大洪水时削减洪峰的作用明显,如1998年削减洪峰达41.9%,1996、1998年洪水期间洞庭湖调蓄水量达250亿立方米左右,超过三峡水库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按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当长江遇1954年型洪水时,洞庭湖城陵矶附近地区需承担分蓄320亿立方米洪水的任务,即使三峡水库运行后,仍有218亿立方米。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运行而言,洞庭湖在长江防洪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问:目前影响洞庭湖的防洪作用发挥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
答:尽管洞庭湖区防洪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涌现,防洪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一是洪水进得来出不去的局面没有改变。洞庭湖作为长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调蓄场所,受着来水量大、而出口安全泄量小的双重压力,使得洪水进得来,出不去。
二是小流量高水位的局面依然存在。多年来,每年平均有近1亿立方米的泥沙沉积在湖内,致使洞庭湖区湖床、河床淤积、抬高,造成汛期小流量高水位的严峻防汛形势。
三是实现有计划分蓄洪水仍然十分困难。由于蓄洪安全建设投入不足,目前洞庭湖区蓄洪垸普遍存在堤防标准低,安全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分洪口门没有控制工程等问题。一旦发生洪水,难以按计划执行分洪任务。
四是堤防的抗洪能力还十分脆弱。重点垸堤防基础处理不能满足抗御高洪水位要求,易发生管涌等溃垸性大险;蓄洪垸和一般垸堤防由于无国家重点投入,靠当地政府和群众自筹为主,年久失修,仅能抵御3—5年一遇的洪水。
五是内涝渍灾是湖区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保命靠大堤,吃饭靠电排”这是湖区的一句老话,但由于电排设备老化,渠系不配套等原因致使湖区垸内渍灾严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保证粮食安全等要求。
问:为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洞庭湖的防洪作用,更好地服从、服务于长江防洪大局,洞庭湖治理当前的重点是什么?
答:在三峡前期调研中有过这么一句话,“洞庭湖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峡建库”。现在,三峡水库已进入初期运行阶段,一旦进入汛期,将有力地缓解长江中下游的防汛压力。同时,据有关资料表明,自从三峡工程进入围堰发电期以来,下游来沙量剧减,相应进入洞庭湖的沙量也大幅度减少,洞庭湖区年均淤沙量仅为多年平均值的10%左右。这些虽然对下游河势稳定和水生态环境带来一些影响,但也为从根本上治理洞庭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洞庭湖治理当务之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尽快修编洞庭湖区综合规划。新时期洞庭湖区综合规划应把洞庭湖作为一个以防洪为主的湿地生态系统来进行整体研究,将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纳入规划目标,科学安排防洪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
其二,调整蓄洪垸,加快蓄洪安全建设。要考虑三峡投运后下游防洪格局的变化及湖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原有蓄洪垸进行分类调整。对于要继续作为调蓄长江超额洪水的重点蓄洪垸,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建设,当前是要尽快开展城陵矶附近100亿立方米分蓄洪区的建设。对于非重点蓄洪垸,要加强政策引导和保安工程建设投入。
其三,开展荆江四口河系优化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洞庭湖以北的四口河道支叉众多,水流分散,输水输沙能力低,对该地区的防汛、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三峡投运后,应尽快开展四口河系的优化整治工作。(舒伟欣 游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