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形成独特的风格,建筑自然也如此。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上世纪50—60年代、“文革”时期,以及现在的建筑都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都是不可互相替代的。对古代建筑珍视的同时,也应保护近现代建筑文物。否则,它们同样也会在当前的建设大潮中很快消失。从古到今,建筑物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一根完整的链条,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发生了断失,那将是很大的损失。
北京市对近现代建筑文物基本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保护措施。一大批在某个历史时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物不断地被拆除。改革开放以前,北京8层以上的板状高层建筑总共只有3幢:工会大楼、北师大主楼和水产部大楼,群众戏称为北京市的“三片饼干”。这三幢标志性建筑,现在已经被拆掉了两幢。在当前建设大潮的冲击下,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一大批类似的有文物价值的建筑还将很快被继续拆除。
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保护好近现代建筑文物。组织专家对现存的近现代重要建筑进行评估,确定为国家级、市级、区级的不同级别保护对象;迅速制订近现代建筑文物的保护管理办法,对这些建筑的使用、修理与改造做出明确的规定,以防止这些重要近现代建筑文物被破坏。(全国政协委员 茅玉麟 黄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