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创新不应局限于研究和开发部门,要充分认识管理创新可创造新的价值。
自2001年开始设立的“全国质量管理奖”,通过不断改进完善,推广卓越绩效标准,正是希望推进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全国质量管理奖”标准的各项要求,充分体现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要求将管理创新融入企业的文化和日常工作中。
记者:中国质量协会为什么提出“管理创新、追求卓越,首先要从卓越绩效标准做起”?
陈邦柱:《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从指导思想到技术方法的变革与发展,是我国质量管理工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学习、贯彻这套标准是推进我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企业导入这套标准必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有两个具体用途。一个是用来评价企业的绩效是否达到卓越的程度;另一个是用来引导企业走卓越经营之路。第一个用途表明,这个标准可以作为国家、行业和地方评定质量奖的依据;第二个用途表明,这个标准可以作为企业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之后,进一步提高质量的更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要求企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之间建立一个有机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管理打下了基础。这个基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起点。卓越绩效标准为追求卓越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评价依据,为卓越企业提供了一个企业治理的文化。它要求在企业内部,表现在全体员工的素质和为达到企业目标所做工作的互动上;在企业外部,表现为全体员工的素质和为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承担的责任上。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实践表明,推行卓越绩效标准是一种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准的有效手段。因此,管理创新、追求卓越,首先要从卓越绩效标准做起。
记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引入了多种质量认证和评价标准,您怎么看待这些标准模式之间的关系?
陈邦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先后开始学习、引进和实施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六西格玛管理和卓越绩效模式等质量改进活动,对提升我国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构成改进质量系统方法的三种活动,对于企业产品质量、体系质量和经营质量的提升上,又有各自突出的特点和不同的针对性。其中,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服务质量形成过程进行规范管理,使产品、服务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六西格玛管理针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实施顾客导向的持续改进,解决一些经营中的关键问题,优化核心过程。而卓越绩效模式是引导企业实现卓越绩效的系统方法,从产品、服务质量扩展到企业经营的质量。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重要的基础工作。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获证企业还需从符合要求向追求效果迈进,以实现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提升。卓越绩效模式标准正是引导获证企业超越ISO9000、追求卓越的“路线图”。
记者:中国质量协会在进一步推广卓越绩效标准、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方面有哪些想法和计划?
陈邦柱:实施卓越绩效标准,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全国质协系统责任重大。在具体推动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标准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引导各类企业全面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二是要推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行业的企业,率先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努力提升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竞争能力;三是要认真总结我国知名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实现管理创新的经验,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的企业;四是希望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中国出口商品名牌等称号的企业,在注重品牌建设和经营的同时,积极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努力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和促进品牌的持续经营,积极培育世界级的品牌。(王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