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公正是和谐的基础。随着“和谐企业”观念的提出,保证企业内部管理上的公平、公正成了企业劳资关注的焦点。
如何才能保障企业经营管理中保持公平、公正?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记者在企业见闻的许多事例表明,加强民主管理是保障公平、公正的有效途径。
上海照明灯具有限公司于两年前开始启动整体重组改制工作,当时,经营者希望能在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和职工思想总体平稳的前提下顺利推进。职工希望企业在拟订改制方案时,对补偿金标准定得高一些。方案怎么定?该企业工会认为,《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形成全过程,必须让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于是,工会积极收集职工的意见和要求,主动与经营者沟通,反映职工的愿望,并就“共同推进企业重组改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议题提出平等协商的要求。
经过协商,企业向职工做出了3项承诺:一是新公司成立后与每一个职工签订不少于3年的劳动合同;二是全体职工进入社会统筹保障体系;三是保证新公司职工平均收入高于改制前水平,并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另外,为了落实特殊群体利益的保护措施,企业还承诺建立专项基金和帮困基金,对特殊群体实施长效保障等。公平、公正,带来了协商结果的圆满,今年2月,该企业改制实现了平稳过渡。
同样是改制,因为职工没有民主参与权,经营者单方制订的改制方案显失公平而导致劳资对立的也有案可稽。
上海某医药公司在实行转制的过程中,企业领导不考虑职工群众的实际情况与利益,不完善民主程序,以硬性规定“一刀切”强行解除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致使该厂职工群众情绪激动,欲“抱团”集体上访。
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说明,企业没有民主管理,就不会有公平、公正,不会有劳资稳定、企业和谐。要建设和谐企业,就必须加强民主管理。
公平、公正的民主管理绝不能走过场,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强化民主管理的力度和作用。在体制上,形成工会、职工代表、职工民管小组共同参与的格局,点多面广,充分全面地表达职工意愿。要着力于提高职工代表、民管小组成员参政议政的水平和综合素质。使职工代表有“当好一名职工代表”的荣誉感,用心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而在参政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上下传递信息,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由一个或几个人说了算,要让职工参与、职工监督。有难度就要有招数,就要注重建立一系列民主建设的制度,从而推动企业民主政治建设。
在这一方面不少企业有值得借鉴的做法,主要是健全协商制度,如工会代表职工与行政定期召开双向沟通会、与职工召开职工代表听证议政会等,在此基础上,展开劳资协商,确保公平、公正。 (钱培坚 宋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