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加强审计机关可控制成本管理 提高政府审计效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15日   来源:人民日报

    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政府审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一方面表现为政府审计报告所披露的问题倍受关注,另一方面表现为政府审计行为及其结果倍受关注。其中,政府审计成本问题是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政府审计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计成本是与审计机关行使审计职责有关的一切机会成本,它涵盖了审计机关在一定时间内可控的和不可控的所有外部成本和内部成本;狭义的审计成本是审计机关完成审计工作需要花费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它是审计机关可控制的成本。加强审计机关可控制成本的管理,降低审计成本,是提高政府审计效益、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基础。

    强化预算控制,降低费用支出。预算是成本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审计经费预算取决于每个具体项目成本费用的总和,而每个具体项目的成本费用又是根据达到审计项目的预期目标所需要的工作量计算出的。强化预算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实行定额预算。根据项目定人员、定时间,根据人员和时间定工作量,再根据工作量定经费,在年初制定计划的同时就编制相应的经费预算。二是建立节约奖励制度。由于审计项目的多样性和动态性,随着项目审计的推进,难免会出现预算的追加或追减,从而可能使预算流于形式。所以,对于一些特殊的审计项目,可以采取经费包干、节约奖励的方式。同时,审计机关应建立总量控制、节约奖励、超支惩罚的经费管理制度,并与年末各审计项目的评价挂钩,使直接成本控制与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联系。

    严格控制审计程序,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审计程序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工作步骤。审计程序既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也是审计成本的直接决定因素。审计程序越繁琐,审计成本就越高。所以,要降低审计成本,就应当严格控制审计程序。

    优化审计组织,整合审计资源。审计资源的利用状况直接决定着审计成本的高低。降低审计成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计划安排应目的明确、突出重点;加强对审计项目的管理,全面、深入地把握被审计对象或事项的信息;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注重发挥延伸审计或调查的作用;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项目安排要尽可能就地、就近;本着有利于节约经费的原则,灵活采用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方式。

    综合利用审计成果,提高审计效率。一是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二是尽可能向社会披露信息,实现审计成果的社会共享和最大化利用;三是建立审计结果跟踪落实制度,做到查出一个问题就处理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审计,大大降低审计成本。

    实现审计系统的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劳动。通过审计机关内部网络修改报告、传递和储存信息,可以大大节省资源;将遗留待处理问题输入“问题数据库”,有利于各业务部门备查与配合;将完成项目的基本情况、发现的问题、审计处理情况输入“基础数据库”,减少以后的审前调查时间,能够节约审计时间和成本。(裴文英)

 
 
 相关链接
· 李金华: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 审计署派出审计局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审计署负责人:深化信息技术审计与信息化建设
· 中国有色集团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全面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