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部署要求及考评方法要科学、严谨,让应付差事、弄虚作假者没有缝隙可钻。总结不必面面俱到,力戒套话、废话。要总结出个性化的特点,说出新话来。不准“报喜不报忧”,成绩一大篇,问题一点点。说大话的要问责,查问题是重点,并且要做出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
岁末年终,大小机关、企事业单位又需搞例行的总结考评了。因为是“例行”,所以难免有“套路”;因为有“套路”,所以难免形式化、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近日媒体有关报道可以佐证。
据《西安日报》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代写年终总结”的生意在一些地方相当火爆,有的“写手”一天就能挣到千元。而《法制日报》报道,乌鲁木齐新市区法院为了“年底不能挂余案”,竟然要求讨薪胜诉的农民工撤诉,无非是追求那虚假的年终结案率。
年终总结的目的是什么?回顾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吸取教训,以利来年进步、发展。这项工作除了当事人、亲历者,别人是做不来的。如今竟有“写作公司”捉刀代笔,而且生意火爆,可见那些“总结”都属假冒伪劣,而且颇有“市场”。倘若顺利通过“验收”,则不仅写的、交的、听的、看的都在应付差事,而且可以断言:如此“总结”,不要也罢。
搞总结上街找“写手”的毕竟是少数,但许多单位的领导们也很少自己动笔,甚至懒得动脑,往往交由秘书代劳。秘书们轻车熟路,知道这类文书该写什么和怎么写。打开电脑,轻点鼠标,粘贴拼凑,洋洋大观。多数套话、旧话可用,添点空话、大话无妨。问题是,这样的总结徒耗人力、纸张,有何用处?
总结如此,考评如何?走过场或作假者往往要看有无“油水”。没“油水”的得过且过,皆大欢喜;有“油水”的蜂拥而至,不厌其烦。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起码可以混顿吃喝,捎点“好处”。而被考评者要么曲意奉迎,要么弄虚作假,皆以“顺利通过”为准。然而,如此“考评”又有什么意义? 年终总结考评本是一件很严肃的工作,搞到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地步,实在有检讨、改进的必要,刹一刹此类歪风。
要求总结者、被考评者端正态度,特别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总结、考评当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机遇,认真对待,这样的要求未免过于泛泛。更重要的是上级部署要求及考评方法要科学、严谨,让应付差事、弄虚作假者没有缝隙可钻,查出来还要惩处。新华社上周报道武警重庆总队8名干部在考核中弄虚作假被处分的事例,就是警钟。
总结不必面面俱到,力戒套话、废话。要总结出个性化的特点,说出新话来。不准“报喜不报忧”,成绩一大篇,问题一点点。说大话的要问责,查问题是重点,并且要做出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不如此,总结只能是表面文章。
考评不必统统量化,数据不能说明全部,而且许多工作不是单一的孤立的数据可以衡量的。数据造假的事例屡屡出现,表明有人摸清了“套路”,在搞“文字游戏”之外,又玩“数据游戏”了。考评缺乏科学、严谨的方法,难免“考核腐败”,难免“数据出官”。
年终将至,正是总结和展示成绩、大唱赞歌之时,上面的一番话有些“不合时宜”,不为某些同志所乐见。但为端正风气计,为发展、和谐计,听些刺耳的意见未必是坏事。(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