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新华快评:集体土地上建“商品房”之风不可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5月14日电(记者 张涛)河北省邢台市东小汪村——一个只有600多户的“城中村”,按照其改造计划,到2009年所建楼房将容纳3500户。在这里,集体土地上建起来的“村证房”被当成商品房低价上市出售,成为村里的一项创收渠道。近日,村民反对村支书独揽工程、违规建设,改造计划才草草收场。

    据了解,这个村已建楼房近2000套,一半由本村拆迁户以“一平米旧房子兑换一平米楼房”的政策住进去,一半以远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对外出售。村干部的解释是,此举将凝聚人气,购房的外地人将带来技术、商机、消费等,是一个“民心工程”。

    根据建设部有关规定,“城中村”村委会为了改善村民住宅环境,利用本村的集体土地自主开发建起来的村民福利房(“村证房”),因其没有办征地手续,销售对象仅限于本村村民,禁止作为商品房对外销售。

    近年来,就在不少城市商品房价格不断飙升吓退许多购房者的情况下,这种低价“村证房”却格外受市民青睐。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委去年下半年联合调查发现,“村证房”现象在全国已较为普遍,大中城市尤其突出。

    “村证房”违规上市,危害是很大的。其土地依然是集体性质,如开发房地产必须先将集体土地变更为国有土地,向国土部门缴纳土地出让金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村证房”因为未缴纳国有土地出让金,如作为商品房销售,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村证房”的开发多由村干部操持,工程承包给实力不大的小建筑商,由此带来的村民反映干部在卖房中经济问题、房屋质量的问题屡见不鲜。

    “村证房”由于没有国家统一的商品房权属证明,不能在市场流通,其买卖行为不受现行法律保护,将来政府一旦重新统一规划,将给购房者带来巨大损失,并极有可能引发相关的社会问题。

    为堵住有关部门对“村证房”监管上的空白,应建立集体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制度,规范其买卖行为,防止变相房地产开发。同时,还要引导在城中村改造中多搞能给村民带来长远效益的商业项目,防止进入“拆房——建房——卖房”的单一模式。

 
 
 相关链接
· 山东:商品房销售必须在醒目位置按规定明码标价
· 上海2月份新建商品房均价跌4.6%
· 重庆国土房管部门规定土地供应向普通商品房倾斜
· 长沙开征商品房营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