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新华时评:12次政府协调为何制止不住违法施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30日电(记者熊聪茹 贺占军)乌鲁木齐市一企业近日擅自开挖地下电力设施,造成330户居民和几十家商户在停电的高温天气中苦苦“煎熬”了整整16天,并险些波及10万户居民的正常用电。此间,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曾12次出面协调,要求该企业停工以修补电力设施,但施工方置之不理。在经过第13次协调后,才于6月26日恢复供电。人们在为这家企业的“牛气”感到不解的同时,也不由得质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与执行力:12次协调为什么还制止不了违法施工?

    新疆天意达投资有限公司在建设乌鲁木齐市河南西路地下通道工程时,将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12根电线杆圈进施工工地,并挖走电线杆塔基周围的土石,一根根电线杆孤零零矗立于闹市路旁,随时都有倾倒危险。尽管施工方认为此举不会影响居民生活,但电力部门却认为这对行人及施工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遂对这一地区实行断电。

    就在电力部门与施工企业争论不休时,市政府有关部门曾多次出面协调,施工方数次书面或口头答应停工加固电线杆,事后却屡屡违背承诺。施工依旧,危险依旧,停电依旧,真正受苦的还是无辜居民与商户。

    姑且不去深究这家企业何以如此“牛气”,可政府部门多次协调未果,却让人们对政府的公信力与执行力产生了怀疑。毕竟,老百姓在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最先想到、最能依赖的还是政府。难怪一些居民面对前来视察的干部发出这样的抱怨:“现在政府说话咋没人听呢?”

    老百姓的抱怨可谓一针见血。时下,全国各地城市建设中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件频频出现。一些企业在城市建设中屡屡与民争利,普通群众只能诉求于政府。奇怪的是,一些政府部门却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瞻前顾后,不能及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结果,伤害了百姓利益,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在工程建设与维护群众利益之间,政府理应坚定地选择后者。政府在处理类似企业与民争利事件中,应勇于出手,更要果断出手。以乌鲁木齐停电事件为例,政府既然已认定企业违法施工,就应及时制止,必要时应采取强制行政措施,但遗憾的是,16天高温天气中,居民没有看到这一幕。

    执行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也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但愿乌鲁木齐停电事件能使政府部门举一反三,堵塞漏洞,重建政府执行力与公信力。

 
 
 相关链接
· 新华时评:严肃查处“黑砖窑”事件的失职渎职者
· 新华时评:房地产市场加强监管比提示风险更重要
· 新华时评:九江大桥坍塌敲响公共建筑安全警钟
· 新华时评:我们对这类黑心企业是否太仁慈了?
· 新华时评:查处黑砖窑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也该问责
· 新华时评:别让农资涨价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