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方面负责人就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日前向国内外公开征求意见。就公开征求意见中的问题,有关方面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为什么要面向国内外公开征求意见?
答: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全国人民关心,国际社会瞩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作为开展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必须符合灾区的实际,必须符合灾区群众的需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指导思想。为此,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定,《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国内外各界人士,特别是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
问:请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过程?
答: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国务院就决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门成立了灾后重建规划组。规划组组长单位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组长单位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成员单位包括了甘肃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38个有关部门和单位。规划组成立以来,数十次深入灾区开展实地调研,倾听灾区群众的心声,了解地方政府的想法,听取各界专家的建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人民网、中国网开辟了灾后重建建言献策专栏,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还通过组织国际研讨会等方式,了解和借鉴国外灾后重建经验。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数百位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和评估论证,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汶川地震灾害损失汇总与评估报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在这些工作基础之上,规划组充分吸收了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总体规划,以及各有关部门与受灾地区政府共同编制的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土地利用等十个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反复研究讨论,形成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
问:汶川地震波及范围很广,为什么列入规划的只有51个县(市、区),对其他灾区的恢复重建是如何考虑的?
答:规划范围是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各方面专家研究提供的《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确定的。这次地震灾害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灾害影响范围涉及237个县(市、区),其中有些县受灾严重,有些县相对较轻。经现场调查、科学评估、充分论证,综合灾害评估结果认定51个县(市、区)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这些地区受灾集中、损失巨大,恢复重建的任务繁重,需要集中力量重点进行恢复重建。其他灾区的恢复重建,将由灾区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并组织实施,国家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扶贫开发等措施给予支持。一些政策措施,如国家对灾区居民倒毁住房的政府补贴,不限于规划范围。
问: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灾区群众会过上怎样的生活?
答:规划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继续努力奋斗,使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
问:为什么要进行重建分区?生态重建区能否进行恢复重建?
答:规划区地质地貌差别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地方如平原地区可以较大规模地集聚人口和经济,有的地方如高山地区灾害风险较大,不太适宜大规模地集聚人口和经济。为切实体现尊重自然、科学重建的要求,中国科学院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规划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了全面详细的评价。适宜重建、适度重建和生态重建的分区,就是根据这一评价提出的。其中,生态重建区主要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很低,灾害风险很大,生态功能重要,建设用地严重匮乏,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代价极大的区域,不适宜较大规模集聚人口。所以,生态重建区不是不进行恢复重建,也不是居住在其间的人口都必须外迁,在恢复和保护生态功能,合理避让灾害风险和采取有效防护工程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就地重建一些村庄、住房以及相应的生活生产设施。
问:关于县城的恢复重建问题,是如何考虑的?
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规划将51个县城(城区)分为重点扩大规模重建、适度扩大规模重建、原地调整功能重建、原地缩减规模重建和异地新建五种类型。其中,受到极重破坏、无法就地恢复重建的个别县城需要异地新建。但是,异地新建县城的选址是百年大计,必须十分慎重,必须综合考虑当地地质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和民众意愿等各方面因素,这些,都需要一定时间。目前当地政府正在会同有关方面集中力量加紧研究论证,听取意见,一旦确定将纳入规划。
问: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这次地震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在考虑规划时,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民生作为恢复重建的基本出发点,把修复重建城乡居民损毁住房摆在突出和优先的位置,加快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同时为了切实解决好就业问题,也要高度重视产业的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的修复。规划提出主要领域的重建任务,是根据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确定的,在有些领域特别是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支撑灾区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等方面,也适当兼顾了未来发展提高的需要。
问: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约1万亿元如何筹集?
答:恢复重建范围广、任务重,资金总需求是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包括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等方面恢复重建任务测算出来的。这1万亿元将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中央财政资金只占其中一部分,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大部分要充分发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包括地方财政、对口支援、社会募集、资本市场融资、国内银行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城乡居民自有和自筹资金、企业自有和自筹资金、创新融资以及其他等多种渠道筹措,为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关于《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