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日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下午15时,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专家吴尊友将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在线访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共同来关注艾滋病的话题。长期以来在许多普通百姓的眼中,艾滋病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然而,卫生部近日通报的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表明: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那么,现在蔓延到了什么程度?我国下一步有怎样的应对措施?老百姓如何远离艾滋病?我们又该如何与艾滋病人相处?网友对艾滋病防治的相关话题发出了很多疑问。今天,我们请到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专家吴尊友来到演播室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二位。
[网友]目前患有此病和感染这种病的人口到底有多少?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我们国家艾滋病发生第一例是1985年的6月份,在这之后经历了传入期、扩散期,现在处在持续增长的时期。目前疫情正从高危险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所以现在也是我们国家防治艾滋病疫情的关键时刻。当然,现在疫情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我想具体情况请吴教授作介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专家吴尊友]关于疫情的情况,去年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对中国疫情做了全面的评估,我国现有艾滋病感染者有65万人,艾滋病病人有7.5万。实际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总共是183733。与前几年相比,发现的比例明显提高,在2003年以前,我们国家检测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只占到实际感染者的8%左右,2004年、2005年卫生部采取重拳出击,开展大规模的艾滋病检测工作,鼓励一些有高危行为的,包括以前卖血的、吸毒的参与检测,现在已经增加了25%,对艾滋病整个运行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使得国家制定政策有依据了。
[主持人]目前中国艾滋病疫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规模扩散的临界点,这种说法准不准确?有这么严重吗?
[吴尊友]这种说法应该说是准确的。在传染病的控制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和医学界都有一个定义,特别是像艾滋病的流行,它首先集中在一些所谓的高危险人群当中感染,比如男男同性恋、吸毒、有多性伴的卖淫妇女。当这个人群感染率达到5%的时候就有预警了,就有可能向一般人群扩散了。所以说这样一个界定是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