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8日应新西兰室内乐协会的邀请,国际著名的弦乐四重奏组合"上海四重奏"在惠灵顿市政厅成功举办了一场音乐会。
"上海四重奏"在新西兰拥有良好的声誉,被新媒体誉为"室内乐巨星"。1998年他们第一次访问新西兰时,便给当地的听众和乐评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对音乐精致入微的把握和近乎完美的演绎曾折服过不少听众的心,有些人甚至感慨"世界上不会有更优美的音乐了"。7年后,作为2005年新西兰室内乐演出季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四重奏"重返新西兰,受到了新西兰主流音乐界的特别关注,演出共吸引了约2000多名观众,演奏的作品包括贝多芬的四重奏降B大调作品18号第六首、四重奏升C小调作品第131号以及由第二小提琴手蒋逸文改编的中国乐曲和民歌。演出禀承了"上海四重奏"将东方音乐的雅致与西方曲目的优美相结合的特色,优雅细腻的处理和情绪饱满的演出风格再次得到了新西兰听众的认可,新主流报纸纷纷发表文章,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评价。
"上海四重奏"分别是:第一小提琴李伟刚、第二小提琴蒋逸文、中提琴李宏刚和大提琴尼古拉斯·萨瓦拉斯。"上海四重奏"组建于1983年的,在李宏刚和李伟刚兄弟的苦心经营下已经努力走出了二十多个春秋。其间,虽然团员几经更换,但始终保持着极高的演奏质量,并常年活跃于世界的音乐舞台。权威的《斯特拉德》杂志把"上海四重奏"称为具有"非凡的优雅和音乐特色的四人组合"。
"上海四重奏"曾与杰出的艺术家合作演出,诸如:大提琴家马友友和大卫·索耶、长笛演奏家尤金妮亚·祖克曼、吉他演奏家艾略特·菲斯克与沙龙·伊斯宾、钢琴家葛哈尔德·奥皮兹、让-伊夫·蒂博代、梅纳汉·普雷斯勒、鲁思·拉雷多和约瑟夫·卡利什斯坦;以及小提琴家阿诺尔德·斯坦哈德。"上海四重奏"定期在欧洲和北美重要的音乐中心巡回演出,包括伦敦、汉堡、米兰、和阿姆斯特丹以及底特律、洛杉矶、费城、波特兰、普林斯顿、圣保罗、多伦多以及他们经常在弗里尔展览馆演出的华盛顿特区。此外,他们经常访问亚洲,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主要城市巡回演出。
在积极从事演奏生涯之余,"上海四重奏"在音乐教学工作方面的成就斐然。他们参与的教学项目包括:在蒙克利尔州立大学担任驻校四重奏组,他们在校园教授室内乐并个别授课。除此之外,他们还是中国上海音乐学院的常任客坐教授。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该组合曾担任坦戈坞和拉维尼亚音乐节的演出嘉宾,并几次在林肯中心的"通常的莫扎特音乐节"以及其"伟大的演奏家"系列音乐会中出现。"上海四重奏"还作为朱丽叶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常驻组合,协助朱丽叶弦乐四重奏。
1998年加入"上海四重奏"的大提琴手Nicholas Tzavaras是四人当中唯一的外国人。他的母亲曾在美国最乱的纽约东哈林区教授小提琴。当时她刚刚离婚,一无所有,教孩子们拉琴成了她谋生的惟一选择,但来自各方的怀疑让她苦恼。重压当头,她的激情感染了学生,混乱不堪的街区里传来了美妙的音乐,人们驻足凝听。1999年她的故事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心灵之曲》中的原型,由好莱坞著名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任主演。有趣的是这并不是上海四重奏第一次涉足电影业。1979年李伟刚曾经出现在影片《从毛到莫--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中,该片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不久后,"上海四重奏"还将出现在著名导演伍迪·艾伦的新片《双生美莲达》当中,该片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在新西兰上映。
"上海四重奏"此次访问新西兰共演出五场,分别是北岛的内皮尔、惠灵顿、奥克兰以及南岛的达尼丁和基督城。
6月19日在结束了惠灵顿的演出后,四重奏小组还应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音乐学院和新西兰室内乐协会的邀请在维大室内乐音乐厅举办了大师班。(关昕)